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8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尤小刚:秘史剧为何能走红海外

[复制链接]
1280 0
1.jpg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但电视剧质量被指参差不齐,并且海外销售“冷清”。

人物档案

尤小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导演,著名导演。

对话背景

由于系列秘史剧在北美的热播,作为荧屏“秘史之父”的尤小刚的名字也逐渐被美国观众所知晓。近日,美国加州参众议院访问团专程到北京向尤小刚颁发“艺术成就贡献奖”,以表彰他在电视剧制作、中美文化交流领域作出的贡献。

2003年,尤小刚执导的《孝庄秘史》掀起了秘史剧的新风潮。此后的几年里,《皇太子秘史》、《太祖秘史》、《康熙秘史》、《杨贵妃秘史》和24集历史纪录片《前清秘史》等6部作品组成了最能代表他风格的“秘史系列”。“秘史系列”第7部《西施秘史》目前也已拍摄完成。在尤小刚看来,“秘史系列”只是他打开海外市场的一块“敲门砖”,秘史剧的成功证明,中国电视剧想真正“走出去”, 还得按市场机制走商业模式,而非一般宣传或单纯的文化交流,因为商业利益下的专业合作,“我们给的才是别人最想要的”。

中国电视剧必须“走出去”,才能扭亏为盈

中国青年报:“秘史系列”在美国这么受欢迎,您分析过其中的原因吗?

尤小刚:秘史剧在海外能够取得营销成功,关键是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对探究中国历史饶有兴致。除了电视剧,我2008年拍的纪录片《前清秘史》,在欧洲也得了好几个国际大奖,东欧、中东都有人购买并播出,目前还被北美图书馆收藏。秘史剧带有历史的严肃精神,同时兼具戏剧冲突剧情,看似正剧,却有着强烈人文主义色彩和跌宕曲折的故事,迎合了不同地域、不同口味的观众。古装戏这样拍,既能满足观众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看起来也不枯燥。

中国青年报:国外观众看秘史剧,有没有猎奇的因素在里面?这种题材代表中国电视剧“走出去”,会不会让他们对当今中国的认识有局限性?

尤小刚:以前我不太愿意搞古装历史剧,觉得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拍了第一部《孝庄秘史》,那时找到了感觉。当时定下名字叫“秘史”,就是希望在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定位基本准确的前提下,不是简单描述历史事件的发生或津津乐道地描写帝王将相的“伟业”,而是站在现代人文主义研究的立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批评精神为指导,着力于刻画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人物关系和行为逻辑。为什么这个品牌能够站得住?第一尊重历史,不是任意使用和篡改历史;第二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是站在今天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上对古代社会进一步的观照,今人可以从中汲取历史营养,进行历史批判。

中国青年报:中国影视界一直有着“电视主内,电影主外”的说法,说的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封闭程度。为什么“走出去”眼下对电视剧业界来说这么迫切?

尤小刚:据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电视剧产量已经超过15800集,比去年全年拍摄量还要多,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至少会有一半的电视剧播不出去。在国内“蛋糕”有限的情况下,去海外市场拓展份额势在必行。国家广电总局2005年启动的“走出去”工程,除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因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决供过于求的市场问题。现在全国电视台拿出来买电视剧节目的钱一共才60多亿元,而一个房地产项目差不多就这个价。中国电视剧必须“走出去”,才能扭亏为盈。

“走出去”要从创作入手,找到不同国家观众共同的兴趣点

中国青年报:这几年,尽管越来越多的国产剧试图“走出去”,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您曾表示国产电视剧目前在海外市场用“冷清”、“黯淡”形容并不为过。原因是什么?

尤小刚:从全国范围看,除个别古装剧外,“走出去”的总体成绩还很差。相对于古装剧,产量更大的国产时装剧,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力。特别是2002年之后,大家一窝蜂往外卖,竞相压价,越卖越低。每集的价格少则几百美元,多则几千美元。

在电视剧海外销售上我们有个误区,总想给别人看这个看那个,不考虑人家要什么。去年我们的《猎人笔记之谜》卖给俄罗斯的价格是每集12万美元,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在海外销售到目前为止的最高价了。现在,大部分中国剧的海外售卖都属于“无计划倾销”状态,几百美元就卖掉一集,而且根本打不进别人的主流播放平台。千万别搞廉价出售的打包商品,要搞能满足人家需求的文化商品。中国要建立自己的节目品牌,卖20万件衬衫不如卖一个飞机发动机。

中国青年报:当功夫、熊猫等中国元素一次又一次被外国人在影视作品中活学活用的时候,国产电视剧却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除了制作上普遍粗糙,是不是也因为一些制作者过于自我,缺乏全球化视野?

尤小刚:中国电视剧“走出去”一定要从创作入手,找到不同国家观众共同的兴趣点。韩剧近年来频频走出国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内容上一定要触动外国观众的“神经”。大部分国产电视剧故事的地域局限问题比较严重,目前只适合在内地荧屏播放。因为国内观众对电视剧的选择大都停留在故事本身,而这些故事往往只贴近当地老百姓的喜好。比如,有的电视剧在北方地区一炮而红,在南方却遭遇滑铁卢,更别说推向境外了;有的战争题材剧在国内热播却一样走不出国门,因为外国人看不懂中国式英雄和中国式战争。关键还在于创作上太直白,没有站在人类共同视野的层面去深入,题材的开掘一窝蜂,同质化,这都是致命缺点。长此下去,中国电视剧只能关起门来自己欣赏了。

中国青年报:《还珠格格》、《雍正王朝》、《越王勾践》等剧也曾在韩日、东南亚热播,可走进欧美主流文化圈仍旧是中国电视人的梦想。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怎样让海外观众而不仅仅是海外的华人观众接受中国电视剧?

尤小刚:2007年戛纳电视节上,我给REN-TV电视台副总经理伊戈尔看了一个故事大纲,这个只有1500字的大纲讲述了一个围绕俄罗斯大文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手稿被盗发生的冒险传奇故事。这就是后来拍成26集连续剧的《猎人笔记之谜》。当时伊戈尔的眼睛就亮了,故事里有中国功夫,有追宝夺宝护宝,有家族秘密,正是他需要的题材。之前他看过很多来自中国的剧本,都在讲苏联的旧事,其实俄罗斯观众对此兴趣并不是很大。选择共同认可的题材,才是双方合作可能的基点。

商业利益下的专业合作,我们给的才是别人最想要的

中国青年报:近几年,您制作的多部电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很活跃,像《对手》、《内线》、《前清秘史》等都在国际电视节上获过奖。国产剧怎么才能更有效地“走出去”,既能卖得上价,又有影响力?

尤小刚:我们的电视作品应该以商业的形式“走出去”,形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拿《猎人笔记之谜》来说,这部剧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走出去”的电视连续剧作品,先后在俄罗斯、乌克兰等18个欧洲国家主流电视台播出,引起当地华剧热潮。特别是在商业框架下,这部剧创造了每集12万美元的国产剧海外销售最高纪录。这意味着国产电视剧开始以现代、时尚、高质的姿态向欧美市场“走出去”。

中国青年报:听说这部戏您是赔本赚吆喝?

尤小刚:这不是简单赚钱的事情,也不是简单拍一部戏的问题。这部电视剧花了差不多两千多万元,卖了三千多万元,利润不算高。我们没有把赚钱作为第一指标。要是纯粹拍国内电视剧的话,肯定要比这个赚得多,但是这个意义不一样。这是一条路,是一个桥梁,是一个证明,证明中国的电视剧制作是具有在国际上竞争的实力的。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类似这种国际合作会越来越多吗,能否成为国内一种主流拍片模式?

尤小刚:现在,国际合作越来越多。我希望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越来越有国际合作的观念,越来越有真正把中国文化带到国际主流社会的功能。要让国产剧“走出去”,就一定要跟习惯于商业运作的欧美电视机构充分合作,要更专业和更商业。通过这次合作,我们也很好地总结了经验。作为一个中国电视剧导演,一定要清楚了解对方想要什么。

我们不能把“走出去”看成简单的“外宣”,只有在和对方合作制作和播出中取得了商业成功,才能名利双收。中国电视剧要真正“走出去”,还得走商业模式,而非宣传或单纯的文化交流,因为商业利益下的专业合作,我们给的才是别人最想要的。产品被接受,才可能真正影响到别人。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7

粉丝

392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6 17:00 , Processed in 0.028406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