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4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上海戒毒新技术:戴着VR眼镜做毒瘾评估和诊疗

[复制链接]
144 0



 
 新技术为上海市戒毒人员带来了全新戒毒体验。上海市戒毒管理局与社会机构合作取得了五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虚拟现实戒毒矫正、重复经颅磁治疗、智能心理矫治、脑波认知干预、运动抑瘾训练。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刘素楠

  新技术为上海市戒毒人员带来了全新戒毒体验。

  2018年6月26日是第31个国际禁毒日,界面记者走进了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十多名戒毒人员正戴着VR眼镜,接受毒瘾程度评估。他们首先看到了一个大海上的岛屿,一位戒毒者抬了抬头,四周都是浩瀚无垠的大海,让人感到放松。有的戒毒者感到不适应,戴着眼镜一动不动。“你可以上下左右看一下。”民警提醒。也有戒毒者吓了一跳:“哎,这是什么?”

  当夹在他们左手上的心电设备和生理设备显示生理指标平稳时,VR眼镜里便会切到下一个视频。

  这是一个家居环境,一男一女坐在沙发上,前面的桌子放着一个自制“冰壶”,“冰壶”上插了两个长长的吸管。画面中的女人吸了一口冰壶里的东西,仿佛变得飘飘欲仙,紧接着画面中的男人也吸上了一口,吸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吸食者的嘴里冒出了烟雾。此时,头戴VR眼镜的一位戒毒人员喉咙动了一下,他下意识地吞了吞口水。

  “要评估毒瘾,首先要诱发渴求,我们的虚拟场景包括‘溜冰’和‘散冰’两个场景。”青东所民警张朝敬介绍。在上述“溜冰”场景,有的戒毒者觉得很震撼,很嗨,特别想吸,他们往往用“嗨”来形容这种兴奋。

  紧接着,戒毒者将看到下一个虚拟现实场景:有两个人拿出冰毒,继续吸食;另外两个人则没有吸毒,而是在插花。“这一阶段,红外眼动仪可捕捉戒毒人员目光停留情况和时长。”张朝敬解释。电脑上将生成眼动热点图、眼动轨迹图以及兴趣去和非兴趣区对比图,以评估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敏感度。

  VR视频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VR眼镜里都会出现一个自我评价的量表测试,戒毒人员手握VR手柄,可完成此项测试。最终,电脑将根据戒毒人员的上述反应,生成一份毒瘾程度评估报告,显示戒毒人员对毒品依赖程度是高还是低。

  6月6日,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王东晟首次对媒体披露,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多年来与社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就科学戒毒进行合作,开展戒毒康复技术方法的实证研究和科学研发,着力探索非药物戒毒治疗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上述合作取得了五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虚拟现实戒毒矫正、重复经颅磁治疗、智能心理矫治、脑波认知干预、运动抑瘾训练。

  五项技术中VR技术最具代表性。VR技术又称虚拟现实技术,上海市戒毒局通过拍摄仿真吸毒场景和3D数字建模,再现吸毒场景。戒毒人员头戴VR眼镜置身于虚拟现实场景中,一旦被诱发毒瘾渴求,就会被记录下目光轨迹和生理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毒瘾程度报告。

  有意思的是,上述五项新技术大部分可通过游戏方式呈现。“新技术的出现极大改变了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功能定位。”被同事尊称为戒毒“大师”的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副调研员徐定6月25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其核心在于去劳教化,现在的戒毒方式更注重运用科学的手段,更注重戒毒的规律。”

  上海市戒毒局生活卫生康复处处长蒋文英6月25日对界面记者透露,今年上述五项戒毒技术成果将在全市戒毒所推广应用。


6月26日,戒毒人员正在进行VR毒瘾评估。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供图

  新型毒品流行趋势下的戒毒挑战

  从毒品流行的时间来看,毒品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流行较早的阿片类毒品,新型毒品是指近年来流行的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

  国家禁毒办6月25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毒品滥用问题总体仍呈蔓延之势,从毒品滥用种类看,仍以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为主。其中,滥用冰毒144万名,占56.4%,滥用氯胺酮8.5万名,占3.3%。

  “现在吸食合成毒品的人员较多,我们收治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已经有80%以上是吸食合成毒品的。”2018年6月25日,蒋文英向界面记者介绍。

  强制隔离戒毒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人经常打架,有冲动行为,对戒毒所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而且他们往往有幻听、妄想等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徐定说。

  吸毒成瘾是一种复杂、慢性、反复发作的脑疾病。与传统毒品作用于阿片受体不同,冰毒等合成毒品作用于以多巴胺为代表的兴奋类神经递质。但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仍未研究出专门作用于多巴胺的替代药用于合成毒品成瘾者的戒毒康复。

  戒毒新形势迫使上海市禁毒局研究针对合成毒品吸食者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徐定指出,毒品成瘾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因此上海市戒毒局使用综合治疗手段来开展戒毒治疗,包括降低渴求,改善认知、行为,提高生活技能、家庭社会支持等,以此帮助戒毒人员回归正常生活。

  近年来,上海市戒毒局与社会的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发明,目前较为成熟的虚拟现实戒毒矫正、重复经颅磁治疗、智能心理矫治、脑波认知干预、运动抑瘾训练五项技术成果基本形成了一个体系。

  不同于以往广谱式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五项技术以脑功能康复为目的,依托神经调控技术,能针对因吸毒导致的脑功能损伤开展精准治疗。

  2017年10月,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一楼建立了认知神经康复平台,该平台已系统使用五项技术成果,为1000余名戒毒人员提供评估和诊疗康复服务。

  戴着VR眼镜做治疗康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一个人对毒品的注视时长超过97秒,此人极有可能是一名吸毒者。

  上海市戒毒局将红外视觉跟踪系统引入VR系统,即在VR眼镜上安装摄影机以捕捉戒毒人员眼球运动特点,包括目光移动轨迹和停留时间等。“如果他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地方比较久,说明他对这个物体比较感兴趣。”

  研发团队采集了上千例样本,对戒毒人员和大学生进行了数据对比。数据显示,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注视时长最长,为97秒,对非物品的注视时长为58秒,对非毒品的注视时长为24秒。大学生对毒品的注视时长仅39秒,对非物品注视最久,为123秒,对非毒品的注视时长为17秒。

  红外视觉跟踪系统与VR的结合为全国首创,该项设备申请注册了三项专利。

  除了评估毒瘾,VR技术也可提供厌恶治疗、脱敏治疗和回归社会康复。

  厌恶疗法是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以消退目标行为对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就像你本来喜欢吃苹果,但一口咬下去看到了一只虫子,如果每次都咬到虫子,你就不喜欢吃苹果了。”张朝敬如此理解。

  在厌恶治疗中,戒毒人员将使用VR眼镜观看到吸毒留下的疱疹、牙齿脱落、四肢变形等毒品导致的人体病变。15分钟的治疗时间,逼真的重口味视频图片让一些人忍不住闭上眼睛。

  脱敏治疗又称暴露疗法,即暴露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敏感性。“吸毒人员看到冰糖等颗粒状物体和面粉等粉末状物体,会联想到吸毒回忆。如果给他们一直看这种场景,就能降低他们对毒品的敏感性。”张朝敬说。

  在脱敏治疗中,戒毒人员戴上VR眼镜后,将看到一个布置温馨的家居场景。在他们正前方有一张桌子,当桌子上出现“冰壶”、打火机、锡纸、香烟等物体时,“家里”的冰箱、电视等家具家电就会相应减少一样,最终变得家徒四壁。紧接着,画面上会出现一把虚拟锤子,戒毒人员操纵手柄,在“燃爆了”的音乐中一锤将桌子上的毒品及器具摧毁,原来温馨的“家”又回来了。

  虚拟的现实,给他们以真实的感受。“脱敏治疗是交互式的,促使戒毒人员主动参与这个过程。”徐定解释,这便是VR技术的优点之一。

  “没有想念毒品的感觉了。”今年9月即将出所的戒毒人员钱某做过一次VR脱敏训练,“戴上眼镜看到的画面有点虚拟世界的感觉,真不真,假不假,对我来说没有特别之处。毕竟我已经强制戒毒两年了,毒瘾已经慢慢过去,就停掉吸毒的想法了。”

  在2018年4月27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行的“虚拟现实毒瘾诊断与康复系统咨询会”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郝伟、国家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锦等专家出具了专家审议意见,认为“上海VR戒毒系统目前已实现了国际领先的VR脑电同步技术,通过监测对1电信号溯源分析,已确认4个成瘾相关脑区存在功能损伤。”


6月26日,戒毒人员正在进行脑波认知训练。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供图

  用游戏方式修复心理认知

  6月26日,在青东所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脑波认知训练室,10位身穿绿色上衣的戒毒人员坐在电脑前,正在进行认知训练。他们头戴一个黑色头箍,这是一个皮电监测设备,该设备与电脑旁边的白色感应球相连接。如果戒毒人员注意力集中,感应球将变成绿色,如果注意力分散,感应球将变成红色。

  一位戒毒人员的电脑上出现了10*10的数字矩阵,戒毒人员必须圈出同一行中3和7的所有偶数。另一位戒毒人员的电脑上出现了字母R,他需要通过调整字母R的角度,画出正确的字母R镜像图像。还有一位戒毒人员正在进行情绪训练,他需要从两组人像的图片上判断,两人的情绪是否匹配。一位戒毒人员则在玩打地鼠的游戏,但感应球显示他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地鼠溜走了好几次。

  “毒品会对吸毒者的认知动能有所影响,”徐定向界面记者解释,“主要体现在注意偏向、现实感知觉、自控能力、偏执和记忆等方面。”

  据其介绍,吸毒者的注意力不集中,且往往会发生偏向,对类似毒品性状的物体更感兴趣。人们的现实感知觉包括时间感和空间感,在同等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吸毒者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比一般人的判断误差更大。吸毒也导致戒毒人员自控能力较差,易怒,常常控制不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吸毒人员的记忆力也会减退,记性变差。

  “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很容易钻牛角尖,很偏执。”徐定发现,“比如我们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是很自然的事情,吸食传统毒品的戒毒人员很容易接受,但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很难转过弯来,他们会停留于上一个话题出不来。”

  上海市戒毒局研发的脑波认知干预技术,通过计算机化的认知康复游戏训练和同步监测大脑活动,进行注意力、空间认知、决策判断、信息加工、情绪调控和记忆能力六大训练,通过灯光、综合数据判断,提示认知康复效果。

  同时,脑波认知干预系统通过认知功能的评估,建立苯丙胺类合成毒品成瘾者认知功能常模,并提出判断标准和参考值范围,这将有助于研判戒毒人员的成瘾程度和康复进展,为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戒治提高效果评价和科学依据。

  与脑波认知训练室相邻的是智能心理矫治室,里面放了两套智能心理矫治训练仪,每套训练仪由双手协调仪、动作稳定仪、逻辑思维仪、手指灵活仪和综合反应时测试仪组成。智能心理矫治通过上述仪器的精细化操作训练,刺激大脑皮层,增强戒毒人员情绪稳定性和职业心理机能。

  “手指灵活仪在上世纪初,就已经用于心理学的教学实验中。”徐定介绍。界面记者在智能心理矫治室看到,手指灵活仪有3个不同的小测试棒,每根测试棒对应四个孔,戒毒人员需要用不同的测试棒分别在四个孔做出插拔、翻转和旋转的动作。

  逻辑思维仪即河内塔和叶克斯选择器。河内塔是一个常见的益智玩具,仪器上有三个立柱,第一根柱子上放着三个圆盘,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戒毒人员需要把第一根柱子上的圆盘移到第三根柱子,每次只能移动任何一个柱子上的一个圆盘,但大的圆盘不能放在小的圆盘上。

  智能双手协调仪上有一个环形轨道,轨道上有一个小红点,轨道下方分别是控制上下和左右方向的两个手柄,戒毒人员需要控制手柄让小红点顺利绕场一周。

  每个仪器在开始之前都会记录戒毒人员信息,测试结束之后将生成测试结果。研发团队通过对近2000名戒毒人员的操作数据收集,已建立智能心理健康常模,为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分类,开展情绪管理提供依据。


戒毒人员正在使用智能心理矫治仪器。上海市戒毒管理局供图。

  引入精神科理疗“神器”

  上海市戒毒局还将精神科物理治疗“神器”重复经颅磁治疗仪引入了戒毒康复之中。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谭淑平曾撰文介绍,重复经颅磁刺激简称rTMS,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物理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神经精神科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及治疗,也有研究表明,其对强迫和焦虑症状有一定疗效。rTMS是目前精神科最具循证基础的物理治疗手段之一,以改善抑郁情绪和幻听等临床症状。

  “重复经颅磁治疗技术在精神科是很成熟的技术,但在戒毒领域使用,还属于新的探索。”徐定说。

  据上海市戒毒局介绍,rTMS用给电容器充放电产生磁场技术原理,通过特殊设计的感应线圈,对戒毒人员脑部相关部位进行非介入、无创伤的磁刺激,调节脑功能和神经环路,实现脑部相关部位(靶点)的准确刺激,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突触结构及神经元可塑性、局部脑功能及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等有关,可达到精准戒毒目的。

  青东戒毒所的经颅磁理疗师一共有两台治疗仪,接受理疗的戒毒人员需戴上一个蓝色帽子,帽子上用字母和数字对不同刺激位置进行了标注,刺激不同的颅脑部位将达到不同理疗效果。

  研发团队曾对高境戒毒所80名戒毒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结果表明,经过治疗的戒毒人员行为改善明显,实验组违纪率只有对照组的48%。徐定说,对照实验中,接受治疗的戒毒人员与对照组在家属接见次数和看病次数上无差别,但在主观毒瘾渴求上,四周后经治疗的吸毒人员渴求程度比对照组低很多。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戒毒所制定了重复经颅磁理疗的治疗标准,每次诊疗约半个小时。据张朝敬介绍,目前,青东所已进行了90人次的理疗。

  今年27岁的钱某3年前在朋友介绍下第一次吸食冰毒。“玩了不想睡觉,在外面乱玩。吸了几次,家里人叫我不要吸,但我跟着魔一样,不想回家,天天‘溜冰’,开车玩。”2016年9月,他进入青东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

  生理脱毒后,他感到整个人神经崩得很紧,晚上睡不着觉,情绪忧郁。民警根据他的毒瘾程度和情绪等方面的评估结果,建议他进行rTMS理疗。

  “第一次做重复经颅磁治疗肯定有点害怕,有点紧张,慢慢就放松了。”钱某说,那种久违的轻松感又回来了,整个人都比较放松。“也不亢奋了,晚上躺下就能睡觉,慢慢恢复正常,忧郁情绪也消失了。”从去年十月份到现在,他已经做完了三个疗程,目前进入第四个疗程。今年9月份,他即将期满离开强制隔离戒毒所,“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在戒毒所中,运动是最为常见的日常训练方式。上海市戒毒局运用自主开发的“步态平衡训练仪”、“太极康复操”、“花式跳绳”等运动,增强戒毒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刺激大脑奖赏环路,以提高内源性戒毒动机。

  “普通的健身是强身健体,增加肌肉,减少脂肪,而我们的健心康复操、太极康复操是针对提高空间感知觉、稳定性和协调性等自主开发的运动。”徐定说,“在日常训练中,民警和戒毒人员都反映太极康复操太难了,因为太极没有节拍只有音乐,而且脚步要前后移动,要走四方步,还有单腿站立等动作,打完之后他们常常回不到原点。”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朱东在2017年对女子戒毒所参加实验的80名戒毒人员进行出所后两年复吸率跟踪回访,数据显示,参加运动抑瘾训练的戒毒人员两年复吸率只有接受常规教育人员的一半,戒毒效果十分明显。

  徐定认为,与以往“硬戒”的方式相比,新技术让戒毒工作更具科学性。“以前吸毒者被认为是违法者,现在吸毒者被定义为违法者、病人、受害者三重身份,戒毒理念更加科学,戒毒流程和方式方法也更加综合科学有效。”

  但新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戒毒问题。王东晟强调,戒毒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同时也是社会系统工程,不能靠单打独斗成功,对戒毒人员应全程照管,终身关怀。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9 20:29 , Processed in 0.022461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