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举世瞩目

[复制链接]
86 0

  “华龙一号”效果图图片来自网络  
改革开放40周年――国外看中国科技①

本报驻德国记者?顾?钢

????编者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引进消化各国先进科技的同时,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来,“中国模式”带来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成为其他国家探讨和借鉴的样本,我们也开始为解决世界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我们不仅需要回望来路总结经验,还要了解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清形势再出发。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丁永健教授,不仅因为他是目前德国大学里唯一在任的华人校长,而且是教育部留德预备部第一批留德本科生,也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见证人。

????学业和事业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

????采访就从1978年高考聊起。丁教授说,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高中毕业后在江苏泰兴郊区的一家建材厂扛水泥袋,每天繁重无聊的生活让他对前途一片茫然。就在这年,国家恢复了高考。他以优异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录取,后来又通过同济德语班转为教育部留德预备部的第一批留德本科生,于1980年进入慕尼黑工大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学习,并获得了工程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之后,他先后任职于德国联邦反应堆安全研究所、西门子核电部和意昂电力公司。在西门子公司,他有幸参与了中国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的安全仪控系统项目谈判和设计,见证了中国核能发展不平凡的过程。2002年他又回到高校,成为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工业自动化终身教授。在学校工作16年来,他当过8年电气工程所所长、5年工程与工业设计系负责教学的副系主任,并长期兼任联邦政府的核安全委员会电气专委会委员。2018年他全票当选了该大学负责教学兼国际合作的副校长。丁教授说,个人学业和事业发展都是得益于40年来国家坚持的改革开放。

????为中德合作贡献一份力量

????丁教授介绍说,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学生之一,在国家当时外汇紧缺的情况下能获得资助留学,个人感到很有压力,自己能做的就是为中德合作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还在慕尼黑工大读大学时,他就与其他人一起翻译出版了德国教授的两本专业教材。后来在联邦反应堆安全研究所工作和读博士期间,和指导老师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去过西南核研究院进行交流。最让他自豪的是在西门子发电部工作时,帮助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数字化安全仪控到江苏田湾核电站,和国内及俄罗斯同行有过三年半非常有意义的技术合作。

????2002年到高校任教后,基本上每年都回国访问交流。最近又申请到了一个中德工业4.0的“2+2”合作项目。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丁教授还与当年的部分留德学生一起成立了逸远教育与慈善基金会,在中国边远地区做一些教育项目,比如每年给海南海洋学院的黎族大学生9个奖学金名额;资助贵州省黔南地区几个中学的贫困学生。

????中国的发展超乎西方想象

????丁教授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非常辉煌。1980年他刚出国时,中国还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进入世界一流工业化国家行列。以他熟悉的能源领域为例,当年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还是比较落后的堆型,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从大亚湾核电站进口法国压水堆开始,经过几十年引进、学习、消化和创新,中国不仅掌握了国际先进核反应堆的建造和运营,而且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反应堆“华龙一号”成套技术,已经有能力向国外出口,这是何等伟大的逆转!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如国家电网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并出口到多个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能源技术走出去前景广阔。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大大增强,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希望中国能拿更多世界第一。对此,丁教授认为,这种急躁情绪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国际化分工的结果就是各国做好自己拿手的活,再相互交换和交流。即使德国、日本这样的工业强国,也不是处处领先。

????中德科教合作需各取所长

????丁教授介绍,中德在科教领域一直合作非常成功。中德1972年建交以来,大量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许多优秀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服务,出了多位国家级、部长级领导和许多院士、教授,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奋起直追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德之间的科技差距逐渐缩小,两国在经济和科教领域更多呈现互利双赢的局面。例如,2017年华为的专利申请已经超过了西门子,中国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已经领先于欧洲。

????如果说10年前基本上是中国学生到德国留学,近几年,越来越多德国理工科和经济类学生愿意去中国学习或实习。丁教授希望国家针对德国留学生实习和工作继续简化签证手续,为其在华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他也希望,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学来德国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实地研究德国经济和社会。他认为,中国的境外投资不仅是企业收购,也应该包括人力资源投资,增进互相了解和包容,这样就能形成互惠互利的长期稳定关系。

????(科技日报柏林6月3日电)?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9 00:36 , Processed in 0.047363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