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2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八叛徒”书写硅谷史 英特尔和AMD半世纪的爱恨情仇

[复制链接]
220 0

  “八叛徒”书写硅谷史 英特尔和AMD半世纪的爱恨情仇


  “八叛徒”书写硅谷史 英特尔和AMD半世纪的爱恨情仇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智宇 深圳报道

  自从仙童公司分家起,英特尔和AMD就如同一部肥皂剧,既有蜜月,也有对峙公堂,但也正是这半世纪来的“相爱相杀”推动着CPU产业乃至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CPU领域,英特尔近十年来一直是不折不扣的行业龙头,占据市场份额超过八成。但随着其量产10nm芯片的时间再次延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分析师担心,其龙头地位或将受到冲击。

  将对英特尔造成威胁的是CPU领域中,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二的美国超微公司(AMD)。自4月底公布“井喷式”的季度财报至今,AMD股价已上涨超过41%。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甚至在近期摩根大通的活动上放言称,未来几年内AMD的处理器份额将会达到40%。

  实际上,自从飞兆半导体(Fairchild,又名“仙童”)公司分家起,英特尔和AMD就如同一部肥皂剧,既有蜜月,也有对峙公堂,但也正是这半世纪来的“相爱相杀”推动着CPU产业乃至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硅谷里的“叛徒们”

  在半导体行业史上,“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曾有一个名词被认为是硅谷精神的代表――“八叛徒” (Traitorous Eight)。

  肖克利曾开办过一家公司,但因为团队不和等,包括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等在内的八名员工最终在一美元的纸币上共同签名,宣告退出公司,这也是“八叛徒”的由来,而这八人随后于1957年成立另一家传奇公司――仙童。

  一位名叫Donald C。 Hoefler的美国记者,曾在1971年写过名为《美国硅谷》的系列报道,他在稿件中分析道,几乎硅谷中的所有半导体公司都源于仙童。也正是Hoefler的稿件,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首次被赋予“硅谷”的称号。

  可以说,硅谷里的公司多多少少与仙童有着渊源。曾有报道称,在1969年硅谷的一次半导体峰会上,400多名参会者只有24名不是仙童的前雇员,这也足以表明仙童在半导体史上的地位。

  随着硅谷里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仙童在培育半导体人才的同时,人才不断出走,纷纷成立自己的公司,英特尔和AMD是“叛徒们”成立公司的代表。

  1968年,“八叛徒”中的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成立了英特尔,而同样出身仙童的杰里?桑德斯则在1969年成立了AMD。

  但与英特尔相比,AMD的出身似乎差了不少,诺伊斯被称为“集成电路之父”, 摩尔则是“摩尔定律”的提出者,而桑德斯只是仙童负责销售的高管。如此出身使得英特尔以技术发展为导向,而AMD则以市场为导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技术发展导向使得英特尔优势明显。华美半导体协会理事缪英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起,英特尔在过去50年里推动了摩尔定律,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对美国半导体行业起到引领作用。

  实际上在成立之初,英特尔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内存芯片。1970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芯片C1103,并在两年后实现年收入超过2300万美元,到1974年,英特尔在全球DRAM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2.9%。

  DRAM的成功助力英特尔在1971年上市,也就在这一年,英特尔研制出了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但在彼时,内存芯片仍然是英特尔的主要营收来源。

  随着日本等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兴起,在内存领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至1984年已下降至全球DRAM市场份额的1.4%。此期间内英特尔的处理器业务开始展露光芒,1974年英特生产的8080处理器更是为X86架构的处理器往后30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982年,英特尔为了拿下IBM的个人电脑量产订单,选择与AMD牵手合作,在拿到英特尔授权后,AMD成为8086、8088芯片的第二供应商,依此制造80286处理器的克隆体“Am286”。

  这段时期一度被视作两家处理器巨头的“蜜月期”。但随着1986年英特尔撕毁与AMD之间的授权协议,AMD选择与英特尔对簿公堂。AMD分别以违约、垄断市场等为由起诉英特尔,英特尔则以侵权为由反诉AMD,两家公司在此后八年里陷入法律大战中。AMD最终虽然胜诉,但是在技术上却远远被甩下。

  剧情反转:赶超与被赶超

  似乎在对簿公堂之后,故事应该画上句号,但往后的剧情却像肥皂剧,出现多次反转。

  英特尔的技术优势使得WinChip和Cyrix等小市场份额的公司逐渐被淘汰,而AMD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1995年,AMD收购了陷入困境的CPU设计公司NexGen,并成功推出K6系列。而K7(之后更名为Athlon,“速龙”)的推出则让AMD的风头压过英特尔,速龙高速FSB及高性能表现使得AMD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能够“超频”也让AMD获得了忠实用户。

  到了2003年,AMD提出64位的概念,并推出Athlon 64。在当时,64位处理器还只被用于高端服务器产品中,英特尔虽然声称64位处理器还需几年时间才能推出市场,但是在AMD的追赶下,还是在一年后上线了64位的处理器。

  在当时,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速龙处理器可能会吞噬大部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市场咨询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时AMD占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已达到22%。超越似乎指日可待。

  但在2006年7月,英特尔推出了Core 2处理器,声称能够在增长40%效能的同时减少40%的功耗。产品推出之后,相对性能落后的Athlon 64 X2价格暴跌,单颗处理器一夜跌幅超过千元。加上“摩尔定律”的推动,英特尔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一路领先,AMD的市场份额也不断被压缩,甚至到2016年第四季度时市场占比仅有8%。

  值得指出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半导体制造公司几乎都是垂直整合型(IDM)公司,到了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兴起Fabless、设计,紧接着foundry代工业、Fab-Lite(轻晶圆厂)跟随而行。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却一直未舍弃IDM的模式。

  缪英妤认为,英特尔拥有自己独家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结合紧密会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但这个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果设计或者生产出问题,风险还是比较大,但英特尔执行能力较强,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也就能够转变为非常强的竞争力。

  集邦咨询拓?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林建宏则指出,1995年的CPU与现在看到的DRAM与NAND Flash产品是IDM模式优点的体现,当产品的销售规模仍在高速成长下,IDM模式实际上也有良好的成长动能。

  但如果产品经济规模饱和,IDM模式要持续成长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林建宏表示,Intel也采用Foundry与non-violate memory作为成长的突破口。

  而在“摩尔定律”发展下的半导体产业也似乎陷入一定瓶颈,英特尔原计划于2017年年底量产10nm处理器,但一再跳票,2018年再次推迟量产时间表至2019年。与此同时,AMD却宣布2019年7nm的Zen 2处理器将会面世。

  尽管英特尔现任CEO科再奇在2018年股东大会上表示,不担心AMD在技术上领先,14nm工艺在2019年依然有优势。此外,英特尔也在发展其他芯片领域业务。但AMD推出的AMD Ryzen所代表的“APU”(加速处理器)实现了CPU与GPU的深度融合,在处理器发展路线上进行突破。

  Mercury Research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AMD的市场份额已上升至12%。苏姿丰也表示,2018年AMD能够在桌面处理器上占据约20%的份额,移动处理器达到18%,她还指出,AMD的市场份额在未来几年中能够翻倍,达到40%。

  如此看来,在处理器领域中,赶超与被赶超的剧情将再次上演。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0 22:31 , Processed in 0.022021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