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1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人类天生就容易上当受骗 且本能如此不易改变

[复制链接]
117 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也许天生就容易“上当受骗”。

  如果你了解一定的圣经知识,先给大家出个简单的考题:

  1、在圣经中,吞掉约拿的是哪种动物?

  2、在摩西带上方舟的动物中,每种动物的数量为多少?

  你的回答是否分别为“鲸鱼”和“2”呢?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回答,尽管他们很清楚,把动物带上方舟的不是摩西,而是诺亚。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作“摩西幻觉”(Moses Illusion)。这个例子显示了人们是多么不擅长识别身边的事实错误。即使人们知道正确的信息是什么,仍会注意不到错误的信息,甚至在其它情境下继续沿用这些错误信息。

  认知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类天生就不擅长辨明信息真伪,也不擅于将我们读到或听到的信息与关于某个话题的已知信息进行比对。在如今这个所谓的“假新闻”时代,这一现象正深刻影响着人们吸收新闻、社交媒体和其它公众信息的方式。


我们不会主动质疑自己读到或听到的信息。

  发现不了信息中的错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曾多次对摩西幻觉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而最关键的发现是,即使人们知道正确的信息是什么,仍无法注意到问题中存在的错误,然后视若无睹地回答问题。

  在最初的研究中,80%的受试者都没能注意到“方舟问题”中的错误,尽管他们接下来都正确答出了“将动物带上方舟的是谁?”并且,尽管受试者们已在事前得到警告,知道部分问题的题干中存在错误,也看了一个包含错误信息的问题例子,但实战时依然照错不误。

  摩西幻觉是心理学家所谓“知识忽视”(knowledge neglect)现象的一种表现,即人们明明有相关知识,却没能运用这些知识。

  在一项关于“知识忽视”的研究中,受试者需要阅读一些小说,其中包含的信息有真有假。例如,其中一篇小说讲的是主角暑假在天文馆打工的故事。有些信息是正确的,比如:“我要穿上一套笨重的老式航天服。不知道我要扮演的具体是什么人,可能是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但有些则是错误的:“首先我要过一遍所有天文常识,先从太阳系开始,比如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接下来,受试者要做一个常识小测试,其中有些问题与小说无关(哪种宝石是红色的?),有些则与小说中的信息相关(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哪颗?)。结果发现,故事中的正确信息对回答问题起到了正面作用,受试者回答“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的正确率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错误信息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很多受试者都没想起来木星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而是给出了“土星”这一错误答案。

  即使这些错误信息明显与受试者此前掌握的知识相悖,读到错误信息的负面作用依然存在。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受试者在阅读小说前两周先做了一次尝试测试,从而让研究人员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然而,他们在读到小说中的错误信息时,仍会信以为真。事实上,无论他们从小说中读到的错误信息是否与此前掌握的知识相左,将其当真的可能性都一样大。


圣经中把动物带上方舟的究竟是谁?

  能否提高识别错误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们往往识别不出所读内容中的错误,接下来还会继续沿用这些错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错误信息的影响呢?

  增加专业度、扩展知识面似乎能起到一定帮助,但治标不治本。就算是生物系研究生,也会在“水分子由两个氦原子和几个氧原子构成?”这种错误问题上冥思苦想,只不过会这般犯傻的人没有历史系学生多。(如果是历史相关问题,也是同理。)

  研究人员尝试了很多干预措施,试图减少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依赖,但这些尝试要么失败,要么适得其反。一开始研究人员猜想,如果给受试者更多时间处理信息,也许他们便更容易注意到其中的错误。于是他们将小说内容以视频形式进行播放,并放慢播放速度。但受试者并未用多余的时间识别错误、避免犯错,并且在之后的测验中,他们写出错误信息的可能性甚至不降反增。

  接下来,研究人员尝试了将关键信息标成红色的做法。他们告诉受试者,要对红字信息多加留意,希望这能帮助受试者注意并规避错误。结果,他们对错误信息格外注意,反而在随后的测试中更可能重蹈覆辙。

  让受试者扮成一名专业的事实核查员似乎是唯一有效的做法。当受试者被要求审校故事内容、标出不准确的表述时,他们从故事中学到错误信息的可能性便有所下降。此外,让受试者逐句阅读这些故事、并判断每句话是否有错的方法也起到了类似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这些“事实核查员”,依然会漏掉很多错误,并将故事中的虚假信息熟记于心。例如,在“逐句检查”测验中,受试者约能发现30%的错误。但根据他们此前掌握的知识,这一比例应达到70%。可见仔细阅读的确有所帮助,但读者仍会漏掉许多错误,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沿用这些错误信息。


人类总会本能地接收自己听到的信息。

  一切都是心理学作祟

  为什么人类识别错误和虚假信息的能力如此之差呢?心理学家认为原因至少有两点。

  首先,人类普遍倾向于相信某件事是真的。(毕竟,我们读到或听到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事实。)有证据显示,我们会将一切表述本能地处理为正确信息,之后反而要花一点工夫,才能在心中将其认定为错误信息。

  其次,只要某一信息足够接近正确信息,人们便倾向于接受这一信息。自然语言中往往包含错误、停顿和重复(例如“她穿着一条蓝色的――呃,我是说,黑色的,黑色的裙子。”)有一种观念认为,为了让对话进行下去,人们需要学会得过且过,只要信息“还算令人满意”就足矣。

  此外,如果错误信息错得太过明显,也难逃人们的法眼。比如,人们肯定不屑于回答“尼克松把多少动物带上了方舟?”这种问题,也不可能相信小说中所说的“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识别和纠正错误信息绝非易事,需要努力对抗大脑处理信息的本能方式。人类的心理倾向意味着我们很容易被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政治宣传牵着鼻子走。因此,专业的事实核查员所做的错误排查工作对公众而言极为重要。希望他们能将错误信息逐一找出、统统纠正,防止其他人读到、或听到这些错误信息,然后信以为真,与其它知识混为一谈。(叶子)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7 11:32 , Processed in 0.024022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