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9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一年一清明:祭奠那些我们不能忘却的科学家

[复制链接]
198 0

  又是一年清明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已故院士名单上,又添33个名字。不管是平民布衣还是伟人英雄,离世归安本是自然归宿。而两院院士的逝去,还是让人们感到深深的伤悲与思念。

  33位已故院士中,多为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

  “80后”院士有13位:郝柏林、孙枢、何友声、管德、高伯龙、陆钟武、李正邦、沈祖炎、金鉴明、刘宝琛、郭予元、阮可强、张乃通;

  “90后”院士12位:袁承业、吴?、卢佩章、蒋锡夔、陈学俊、吴文俊、戴复东、童志鹏、陈吉余、曹楚生、屠善澄、俞大光;

  百岁院士5位:刘建康、朱显谟、柯俊、申泮文、彭少逸。

  令人痛惜的是有3位“70后”院士过早辞别中国科技。76岁的中科院院士俞昌旋是其中最年轻的院士,另两位是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和朱英国,二人都是78岁。

  98岁高寿的吴文俊在其中知名度略高。

  2000年,吴文俊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两位最早获此奖的人之一。500万元的奖金震动世人的心,也震动着中国科技界。按照规定,500万元的奖金中,50万元可由吴文俊个人支配,用于改善生活,另外450万元可由吴文俊自主选择研究题目,用作科研经费。

  在世纪之交,50万元可以在北京城里买到一套住房。当然,它的意义绝不止于此。

  有个例子可以对比。

  在吴文俊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两年,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颁给了中国水利水电泰斗张光斗院士,奖金100万元。虽说额度无法与500万大奖相比,但比500万大奖实惠,因为这100万元都归获奖者个人所有,可任意支配。有人说这个奖比国家最高科技奖还值。

  如果仅就奖金的个人生活费作比较,吴文俊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确实不如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多,甚至它更不如2017年初颁发的奖金为100万美元的未来科技大奖。但国家最高科技奖是国家认可吴文俊“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者特别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引起该学科或者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特别重大的贡献”。这个奖项的荣誉,是任何其他奖项都不可比拟的,更不能用金钱衡量。

  吴文俊的个人经历折射着国家科技发展的独特时代印记。

  查看一年来两院逝世院士名单,有一个特殊的年代分布:中科院14名逝世院士中,除了吴文俊是1957年当选为学部委员外,其他人中最早当选的也是1980年了。一年来有8名1980年当选的院士(那时还叫学部委员)逝世。

  这大概与中科院学部的增选历史有关了。

  中科院虽然是1949年11月1日成立的,但中科院学部却是到了1955年6月1日才成立。成立时学部委员共有233名。1957年,学部委员又增选了21名。此后直到文革,学部委员再也没有增选过,学部的工作到十年动乱期间也被迫停止了。

  改革开放以后,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79年1月15日中科院学部正式恢复活动。中科院又重新启动了学部委员的增选工作。1980年11月,286名新的学部委员选出了,距上次增选已有23年。

  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学部委员的增选又是十年沉寂。1991年,文革后的第二次学部委员增选才迟迟完成。

  上世纪50年代当选的学部委员现已全部辞世,吴文俊是最后一位。1980年增选的学部委员如今也成耄耋老人。一年来他们中又有8人辞世。只是其中83岁的郝柏林难称高寿,1980年他就凭着在理论物理、计算物理等领域的突出贡献而当选学部委员,那时他才46岁。

  在工程院逝世院士的名单中,最早当选的是1994年。因为工程院当年才成立,中国到1994年才开始有了工程院院士。也就是在工程院酝酿成立的时候,1993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同意将中科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科院院士,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成员也称为院士。

  在中国

  每一位已故院士身上

  都有着共和国科技的一段历史

  他们永生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8 05:15 , Processed in 0.020346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