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的反隐身雷达 是怎么发现美军F-22的?

[复制链接]
120 0
                       
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4所研制的YJ-26型警戒雷达亮相。而央视最近的《对话》节目中,采访了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反隐身雷达总师吴剑旗先生和他的同事们。重新燃起了大家对中国反隐身雷达的好奇:这种雷达为什么能发现隐身战机?美国人当初又为什么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中国的专家是怎么解决的?反隐身雷达真如某些媒体报道的是中国独有吗?我们慢慢看。



目标的RCS值和目标尺寸/波长的关系

从雷达波的反射特性而言,波长越短反射性越好精度越高,波长越长绕射能力更佳但精度不行。而且不同的雷达波长对同一大小的目标而言有着不同的反射特性。如图所示:当目标尺寸为雷达波长的10倍以上时,雷达的回波特性倾向光学散射,当目标尺寸为雷达波长的1~10倍时,回波强度则呈现震荡趋势,而与目标外形无关。

这就为隐身飞机的破解留下了一扇门。

隐身战机的针对对象主要是地面防空/空空导弹的火控雷达,这些雷达为了兼顾雷达的体积和探测的精度通常都工作在X(25~37.5mm)或者S(75~105mm)波段。可以将这些波段的反射信号以光学反射的方式集中到少数几个角度上去,以避免被雷达接收到高强度回波。然而战机的体型大小是有限的,其外部大型零部件的尺寸都在米级的尺度范围内。中国研制的反隐身雷达选择了0.5米波长,正好在震荡散射区的范围之内,避免了光学反射对信号的严重削弱。

但是这个震荡散射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面对不同形状的目标,其回波是严重不稳定的。信号强度忽高忽低,而且回波形状也不稳定,这就严重妨碍了对目标性质的判断。而且米波本身的探测精度也不够高,在早期计算机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要处理这种不稳定的回波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美国专家曾经表示此路不通的原因所在。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出口型YJ-26米波警戒雷达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雷达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而且随着相控阵雷达体制的实现,以往只能发射一个波束的雷达现在可以控制雷达单元阵列上的收发组件各自进行雷达波的收发,同时收集目标的大量回波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就能从不稳定的回波中检测出隐身战机了。

现在中国已经拿出了两种米波级警戒雷达用于出口。而自用品的性能自然更强,据传阵列规模是的出口品的一倍,在不增加功率的情况下,信噪比就比出口型增加了一倍,当然配合更高的功率可以轻易实现更好的性能。

所以部署在山东的反隐身雷达就成功发现了美军到韩国轮训的F-22战机,并引导了中国战机对其进行伴飞。让美国人不得不拨出专款升级F-22以提升对米波雷达的对抗能力。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7 00:19 , Processed in 0.023368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