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响应科技战略 新增两大领域

[复制链接]
121 0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消息,新一年的 2018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出炉,其中,“人工智能”和“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两个新增领域(代码)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比起去年,今年的新版代码体系有了较大调整,这也意味着从研究领域与学科划分的角度来看,国家在响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上有了更明显的侧重点。

  雷锋网了解到,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为响应“中国制造 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科技发展战略,2018 年度信息三处资助范围新增 F06 与 F07 两个类目,分别对应“人工智能”和“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

  其它调整还包括:

  为了充分反映自动化学科的技术特性,将以前的三级代码 F030102(过程与运动体控制)提升并扩充为二级代码 F0302(控制系统),同时把原来的二级代码 F0303(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拆分为 2 个二级代码即 F0306(检测技术及装置)和 F0307(导航、制导与控制)。

  由原来三级代码 F030210(先进制造与产品设计)扩充为二级代码 F0308(智能制造系统理论与技术),并新增二级代码 F0310(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

  为了学科发展需要,新增了一些立足基础研究前沿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代码),比如 F030106(信息物理系统分析与控制)、F030607(量子测量技术及装置)等。

  以下为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 “自动化”(F03)、“人工智能”(F06)与“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F07)的详细领域划分,完整版本可在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aitechtalk)后台回复“2018申请代码”查看。

  1、自动化(申请代码 F0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主要资助范围包括:控制理论与技术、控制系统、导航制导与测控、传感技术与传感器网络、多源信息融合及应用等。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领域主要资助范围包括:建模理论与技术、系统仿真与评估、智能制造系统理论与技术、系统可靠性、工程系统动态优化与调度、生物系统分析与调控等。

  机器人学与机器人技术领域主要资助范围包括:机器人环境感知与理解、机器人自主控制技术、机器人仿生技术、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等。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领域主要资助范围包括:机器视/听觉技术与系统、群体智能自主运动体的协同理论与方法、复杂工业过程智能建模与智能控制、人机交互与系统等。

  F03 自动化

  F0301 控制理论与技术

  F030101 随机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2 分布参数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3 离散、混杂与切换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4 网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5 多智能体系统分析与协同控制

  F030106 信息物理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7 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8 线性与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

  F030109 自适应与学习控制

  F030110 数据驱动控制

  F030111 鲁棒控制

  F030112 预测控制

  F030113 量子控制

  F030114 优化控制与运行优化控制

  F030115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F030116 决策与控制一体化

  F030117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与评估

  F0302 控制系统

  F030201 协同优化控制系统

  F030202 嵌入式控制系统

  F030203 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系统

  F030204 复杂装备控制系统

  F030205 交通运输控制系统

  F030206 航天与航空飞行器控制系统

  F030207 海洋装备与运载器控制系统

  F030208 新能源控制系统

  F030209 微纳控制系统

  F030210 过程控制系统

  F030211 运动体控制系统

  F030212 楼宇监测与控制系统

  F030213 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

  F030214 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

  F0303 系统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

  F030301 动态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F030302 数据建模方法与技术

  F030303 智能建模方法与技术

  F030304 系统状态滤波、估计与预测

  F030305 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

  F030306 复杂网络系统建模与分析

  F030307 复杂动态系统建模与分析

  F030308 动态模拟与模型验证

  F030309 工业系统建模与仿真

  F030310 社会、经济系统建模与仿真

  F030311 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F030312 能源系统建模与仿真

  F030313 系统仿真与评估

  F0304 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

  F030401 复杂系统理论

  F030402 优化理论与方法

  F030403 智能优化方法与技术

  F030404 工程系统优化方法与技术

  F030405 计划调度系统与优化

  F030406 资源、能源管理系统与优化

  F030407 物流管理系统与优化

  F030408 交通管理系统与优化

  F030409 应急指挥系统与优化

  F030410 网络化系统优化

  F030411 自动化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

  F030412 系统集成优化技术

  F030413 信息服务系统理论与技术

  F030414 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

  F030415 信息物理系统优化与安全

  F030416 工程博弈论

  F0305 生物系统分析与调控

  F030501 生理系统建模、分析与调控

  F030502 生物过程建模、分析与调控

  F030503 生物及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

  F030504 生物特征与生物分子识别

  F030505 医疗系统分析与调控

  F030506 生物系统控制与仿生

  F030507 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F030508 生物信息学

  F0306 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01 无损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02 微弱量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03 在线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04 软测量理论与技术

  F030605 嵌入式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06 工业参量检测技术与装置

  F030607 量子测量技术及装置

  F030608 生态与环境监测技术

  F030609 微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10 特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11 无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12 多传感器与多源信息融合

  F030613 传感器测试分析技术及装置

  F030614 新型检测技术及装置

  F030615 误差分析与校正技术

  F0307 导航、制导与控制

  F030701 惯性导航

  F030702 天文导航

  F030703 卫星导航

  F030704 视觉导航

  F030705 自主导航

  F030706 量子导航

  F030707 仿生导航

  F030708 组合导航

  F030709 重力与地磁导航

  F030710 导航技术与系统

  F030711 协同制导与控制

  F030712 制导技术及系统

  F030713 导航制导控制一体化技术

  F030714 飞行器可靠控制与健康管理

  F030715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

  F030716 机动目标识别、制导与控制

  F0308 智能制造自动化系统理论与技术

  F030801 制造过程监控与溯源

  F030802 工业物联网与边缘计算

  F030803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云技术

  F030804 工业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F030805 网络化协同制造技术

  F030806 增材制造系统控制技术

  F030807 先进制造控制技术

  F030808 虚拟制造系统与可视化

  F030809 生产管理决策系统

  F030810 个性定制与柔性制造智能化技术

  F030811 系统状态评估、故障预测与智能维护

  F030812 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F030813 知识型工作自动化与系统

  F030814 制造流程智能化理论与技术

  F030815 制造系统智能优化决策理论与技术

  F0309 机器人学与机器人技术

  F030901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理论

  F030902 机器人导航、定位与自主控制

  F030903 机器人运动与路径规划

  F030904 生-机-电系统与融合

  F030905 人-机-环境自然交互与互动

  F030906 机器人传感与伺服控制技术

  F030907 机器人运动控制

  F030908 机器人安全与可靠控制

  F030909 多机器人协作控制

  F030910 机器人行为决策与控制一体化技术

  F030911 机器人抓取及操作

  F030912 仿生机器人理论与技术

  F030913 机器人自主学习理论与技术

  F030914 机器人智能化控制系统

  F030915 机器人操作系统

  F030916 模块化及自重构机器人

  F030917 生物与微纳机器人系统

  F030918 可穿戴、医疗及服务机器人系统

  F030919 先进工业机器人系统

  F030920 特种机器人系统

  F030921 无人系统控制技术

  F0310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

  F031001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

  F031002 可穿戴自动化技术

  F031003 智能体学习建模与进化

  F031004 多智能体协同感知与优化

  F031005 复杂工业过程智能控制与优化

  F031006 异常工况智能预测与自愈控制

  F031007 决策特征提取与知识获取

  F031008 智能决策系统架构与方法

  F031009 人机合作决策

  F031010 智能自主控制系统

  F031011 机器感知技术与系统

  F031012 机器视/听/力觉技术与控制系统

  F031013 多模态人机交互与系统

  F03101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人工智能(申请代码 F06)

  为了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促进人工智能理论及关键技术的发展,培养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队伍,信息科学部设立人工智能代码 F06,以便集中受理人工智能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本领域强调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进行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研究;鼓励在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与处理、智能系统与应用、认知与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人员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学科交叉领域中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构建原型系统,促进人工智能学科与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共同发展。还特别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研究解决国际公认难度大、有重大影响、探索性强的基础性问题。

  F06 人工智能

  F0601 人工智能基础

  F060101 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

  F060102 逻辑推理与搜索

  F060103 定理证明与近似推理

  F060104 复杂任务规划与决策

  F060105 自然计算基础理论

  F060106 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

  F060107 计算智能新理论与新方法

  F060108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F060109 机器智能测试模型

  F060110 人工智能中的博弈理论与方法

  F0602 机器学习

  F060201 机器学习基础理论与方法

  F060202 监督学习

  F060203 弱监督学习

  F060204 无监督学习

  F060205 统计学习

  F060206 集成学习

  F060207 强化学习

  F060208 深度学习理论与方法

  F0603 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

  F060301 模式识别基础理论与方法

  F060302 图像识别与理解

  F060303 视频分析与理解

  F060304 多模态感知与情景计算

  F060305 文字、文本与图形识别

  F060306 语音识别、合成与理解

  F060307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

  F060308 生物特征识别

  F060309 智能人机交互

  F0604 自然语言处理

  F060401 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理论与方法

  F060402 自然语言认知、理解与推理

  F060403 自然语言生成与写作

  F060404 机器翻译

  F060405 文本检索、挖掘与信息抽取

  F060406 人机对话与问答

  F060407 情感计算

  F060408 社会媒体处理与跨媒体分析

  F0605 知识表示与处理

  F060501 知识表示与处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F060502 知识表示与自动推理

  F060503 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

  F060504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F060505 知识获取与知识图谱

  F060506 知识演化与因果发现

  F060507 分布式知识处理

  F0606 智能系统与应用

  F060601 人工智能器件、芯片及系统结构

  F060602 人工智能开发工具与基础平台

  F060603 自主无人系统

  F060604 进化与演化系统

  F060605 群体智能与多智能体系统

  F060606 人机混合智能

  F060607 人机协同学习

  F060608 智能系统评测

  F060609 新型智能技术及应用

  F060610 安全、可信智能系统构建的基本方法

  F060611 交叉学科中的人工智能问题

  F0607 认知与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

  F060701 基于认知机理的计算模型及应用

  F060702 脑认知的注意、学习与记忆机制的建模与计算

  F060703 视听觉感知模型

  F060704 神经信息编码与解码

  F060705 神经系统建模与分析

  F060706 神经形态工程

  F060707 类脑芯片

  F060708 类脑计算

  F060709 脑机接口与神经工程

  3、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申请代码 F07)

  为推动信息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信息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信息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信息科学部设立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申请代码 F07,集中受理信息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F07 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

  F0701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

  F070101 人工智能驱动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F070102 在线与移动交互学习环境构建

  F070103 虚拟与增强现实学习环境

  F070104 教学知识可视化

  F070105 教育认知工具

  F070106 教育机器人

  F070107 教育智能体

  F070108 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F070109 学习分析与评测

  F070110 自适应个性化辅助学习

  F0702 信息与数学交叉问题

  F070201 电子通信与数学交叉

  F070202 计算机与数学交叉

  F070203 自动化与数学交叉

  F070204 人工智能与数学交叉

  F070205 半导体与数学交叉

  F070206 光学与数学交叉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4 09:38 , Processed in 0.02907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