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8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凯文-凯利解析科技十大趋势:做伟大的事情为时未晚

[复制链接]
184 0

  新浪科技讯 12月4日上午消息,《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凯文-凯利 (Kevin Kelly) 近日出席在深圳龙岗天安数码城举行的2017国际众创周末,并阐述了他对于科技十大趋势的看法,包括数据连接将促成技术超体,使用权优先于拥有权,虚拟现实将成为社交媒体,屏幕化将促使搜索工具从基于文字转向图像等等。

  “我真的相信我们现在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是创客最好的时代。”凯文-凯利称,未来二十五最重要的产品也许还未被发现,“现在我们要做这些伟大的事情为时未晚。”


凯文-凯利在会议现场

  第一大趋势:从固定产品变为流动业态

  “从有形的变成无形的,从固定的变成流动的,从名词变成动词,从产品变成服务。” 凯文-凯利指出,无论在哪个领域,人们都在经历以上这种变化过程。“即便你是做硬件的,你也有可能从原来做产品变成更多的做硬件服务,有可能是从固定的产品变成更多的是一个流动的流程。”

  他认为流动业态“让我们能够去中心化,让我们能够不断升级,而且能保证一切都是流动的、波动的,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也是最明显的特征。”同时,每个人都将成为永远的新手,不断需要学习新东西。

  第二大趋势:数据连接将促成技术超体

  “最流动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数据。无论你是在哪个行业,哪怕是在房地产、农业、酒店、时尚、金融,无论你在哪个行业都是讲数据的,这个数据的重要性是和你的客户本身的重要性同样包括的。” 凯文-凯利说。

  他将福特和特斯拉做对比,福特汽车产量达1亿量,市值却不及产量相对较低的特斯拉。“为什么呢?这就是数据。福特作为百年老企业产了这么多的车,其实他没有什么数据去了解这些车主是怎么开车的,他们都没有办法直接接触这些车主。但是特斯拉这样一个新公司,他已经累积了13亿公里的数据,所以他实际上是一个数据企业,而数据是有价值的。”

  如何让数据有价值?凯文-凯利指出,“数据和数据连在一起,和业务连在一起才会有价值。所以让这个数据可以流动,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才是我们未来的趋势。”

  他认为,数据连接将促成技术超体的诞生。“我们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晶体管、连接、内存等等,我们每天都在创造这些连接,其实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所有的机器连在一起以后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所以它会变成一个技术超体,会成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环节。未来二三十年,我们会看到这个超体的形成,这会成为一个超级机器,也是有史以来可靠性最高的机器。”

  第三大趋势:使用权将优先于拥有权

  凯文-凯利认为现在一大趋势就是从拥有转向获取,他举例道,“Uber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但是他没有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但他自己不产出内容。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但是阿里巴巴自己是没有库存的。airbnb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但是他自己没有酒店。”

  “所有权、拥有权已经不像原来那么重要。即时使用、快速交付、直接生产、去物质化、不断升级,这些都是我们在实体世界里面可以看到的转变。所以人们不再想要自己拥有什么东西了,而是按需经济,就是各行各业都会出现‘Uber’。”

  “可能未来甚至都不需要带手机出门了,你可以在哪需要的时候拿一个手机用一下,而且这个手机跟你自己的手机是同步的,用完了再把它还回去。甚至全球到处都有屏幕,你只要站在它面前,它就认得出你的身份,就不需要带手机了。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的手段帮助你成为这种数字化的游民。所以很明显使用权、获取权是优于拥有的。”

  “现在硅谷大概有9000个公司都在做这种类似于Uber的按需服务,有一些是成功不了的,但是有一些是能够突出重围的。”凯文-凯利以中国的共享单车为例解释道,“共享单车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你不需要100个共享单车的企业都做这个事,对吧。所以想法是好的,但是结果好不好还要拭目以待。”


凯文-凯利演讲

  第四大趋势:通过追踪获得高度定制化方案

  凯文-凯利称,“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尝试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要那么容易被复制,但是这个很难做到,因为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就是任何可以被复制的东西都会被复制,同样的逻辑,任何可以被追踪的东西肯定就能被追踪。”

  他以智能定位系统和健康数据跟踪为例,指出全方位的监控和跟踪会收集到海量的数据,同时把很多想法量化和衡量。

  凯文-凯利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使个人得到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如果你隐藏了某些事情,你要保证隐私的话就不可能有这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个性化就意味着我们要提高更高的透明度。”

  第五大趋势:人工智能会嵌入所有的商品中

  凯文-凯利肯定了人工智能的前景,他相信人工智能未来将会嵌入所有的商品中,帮助人类实现思维上的突破,引导社会延续第二次工业革命。

  “就像电力一样,人工智能会通过云的服务向电力一样传输,它会成为一种服务,成为一种商品,每个人都可以买,你不需要自己去生产,你可以进行购买。就像使用电力一样使用这些智能来做新的东西。未来将会有数以万计的创业公司从事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某一个领域的业务,跟过去我们把传统的流程进行自动化是一样的。”

  在就业问题上,他认为未来人与人工智能不是对抗的关系,“机器人会给我们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效率问题就留给机器人解决。人类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就是那些不讲究效率的工作,比如科学、创新、艺术这些不讲求效率的工作。”

  第六大趋势:虚拟现实将成为社交媒体

  凯文-凯利指出,随着商品成本会越来越低,体验尤其是社交体验对于人类会越来越重要。而以混合现实技术为例,虚拟现实技术会让互动性越来越强,让体验非常有说服力。

  “现在最重要的体验仍然是社交社会的体验,就是能够存在在那里,能够参与进去。即便是和卡通人物的互动也是一个非常有趣,很多人想要的体验。我觉得未来虚拟现实将是最社交化的社交媒体,也可能是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最多人用的平台。”他说。

  第七大趋势:共享、协作

  “我们现在都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凯文-凯利强调,“分享的延伸更多在于合作。现在我们生产的所有好产品、非常新的产品都是诞生于人类的协作,但是诞生于更深的协作。现在全球有20亿的facebook用户连在一起,他们形成这么大的网络,渐渐地就能够产生出一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维基百科,它是由人们协作建立起来的。”

  “问题在于什么呢?怎么样找到协作的机制,怎么样奖励那些贡献成果的人,怎么样让他们连在一起,怎么样让大家发挥各自的所长。所以我们这里提到一个新的技术叫做区块链,区块链能够追踪所有网络上面交互的痕迹,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能够让我们彼此协作和合作。”他说。

  第八大趋势:屏幕化将改变搜索工具

  凯文-凯利指出,屏幕将成为一种双向沟通,“它看着你的时候,甚至有的软件可以知道你当时的情绪是开心的,还是沮丧的,甚至还可以跟踪你的注意力,你到底是看哪些地方。比如这个地方你觉得有疑问,他们就知道你可能对个点看不懂,他们就会发现,可以跟踪你的情绪,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东西。”

  他认为,随着自适应式的屏幕出现,搜索工具将从基于文字转向图像。“现在一切都变成屏幕上的,屏幕也就意味着它们都是流动的,都是图像的,75%的网络内容其实都是图像,而不是文字了。现在我们也要有新的搜索工具才能帮助我们去搜索这些超链接、图像等。以前很多工具都是基于文字、文本的,但现在因为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我们也需要有更多新的工具。”


凯文-凯利与嘉宾对话

  第九大趋势:提问比答案更有价值

  “现在有价值的是什么?不是答案,是问题。”凯文-凯利说,“现在每天在网络上面有10亿条回答,但是在几十年前,可能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人提出来,因为没有人给你们答案。所以这是一种新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我们以前想象不到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免费的,以前是收费的。”

  他认为提问是创新的来源之一,“一个好的问题,我们得到的并不是回答,而是引出两个新的问题。在未来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也是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培养人问问题的能力。提问是我们创新的一个来源,我们如果要好的答案去问机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要一个好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找人来提这个问题。”

  第十大趋势:做伟大的事情为时未晚

  最后,凯文-凯利鼓舞人们创新,“我们现在只是处在开始的开始,我们处在万物的第一天,回顾过去的25年,我们发现现在拥有最好的工具,我们现在拥有最大的市场,我们现在的成本是最低的,门槛是最低的。跟过去对比,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得相信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说我25年前作这个演讲的话可能就不会提到任何互联网的问题,因为互联网还没有产生。所以在未来25年最伟大的产品肯定是我今天还没有涉及到的产品。”

  他说,“在这些新的领域,我们没有专家,这也是未来25年最精彩的事情,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要做这些伟大的事情为时未晚。”(王茜)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6 06:45 , Processed in 0.026306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