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7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视频传疯了 3只羊上高速竟导致4人死亡(动图)

[复制链接]
478 0
                        在司机群体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交通事故九死一生,二次事故十死无生。”说得虽然有点夸张,却简单直接地告诉大家,二次事故可能导致的惨痛后果。最近,在高速公路上就发生这样一起事故――

3只羊引发的惨剧

日前,在京哈高速秦皇岛境内,有三只羊突然窜上高速公路,一辆行驶在快车道上的轿车躲避不及,撞上了其中一只羊,随后刹车。而轿车后面的两辆车来不及避让,导致三车追尾。



就在三辆车上的人员下车查看时,一辆重型货车从后方飞速而来……



当场发生二次事故,造成4人死亡。看了监控的网友纷纷表示:实在是太揪心了!

而对于事故的责任问题,有网友认为是几名轿车司机的问题



也有网友认为,货车司机有很大责任

从此次事故来看,三只羊闯入高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但事故中几位驾驶员也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让一次“羊灾”成为“人祸”。

致命错误一:在高速路上急打方向或急刹



在高速路上遇到突然窜出的小动物,不要慌张,首先判断安全距离。

距离足够的情况下,适当减速并观察左右车道,打方向变道避让;

如果距离不足,车速未能及时降低时,千万不要紧急制动和急打方向,应该牺牲小动物,直接撞过去,而后把车开至应急车道查看。

急打方向容易造成侧翻,急刹容易造成视频中的追尾事故。

致命错误二:三辆轿车车距太近

高速上车速较快,车辆之间应保持足够安全车距。但从视频上看,连环追尾的三辆轿车之间的车距显然过近,这是第一辆车撞羊并刹车之后,后两车未能及时躲避的直接原因。



车距过近



发生追尾

致命错误三:人员下车

追尾之后,三车驾驶人及乘员全都下了车,从视频来看,应该是在查看车损、商量如何解决,但却犯了“人员逗留在事故现场”的“大忌”。



发生交通事故后,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无论车辆是否能够移动,车上所有人员都应尽快撤离到高速公路路肩、护栏外等安全地带,其他从此经过的车辆及人员同样禁止停留或为了拍照而减速。

致命错误四:三辆轿车未开双闪

追尾发生后,三辆车都没有开双闪。



双闪最大的作用是警示。开双闪能帮助其他车辆及时发现前方存在危险,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二次事故。而根据画面看出,三辆车均未开启双闪,这很可能是后方大货车未能及时躲避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视频中有多辆大型车都开了双闪。开双闪不一定能避免事故发生,但不开双闪,发生更严重事故的可能性一定更大。

致命错误五:肇事大货车视线被遮挡

视线被遮挡,其实归根结底也是跟车过近。各位司机在开车时一定要牢记一条驾驶经验:跟车行驶时,如果前车忽然变道,不要犹豫,自己也要跟着变道。

这条经验看起来简单,却非常实用,尤其是在跟随大车行驶时,后方车辆视线完全被挡,无法判断前方路况,如果大车突然变道,一定是驾驶人发现前方有了突发情况。

从画面上看,此次事故中的肇事大货车显然犯了这个错误。





致命错误六:大车占用快速车道

在说这条错误前,先普及一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的三项规定:

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左侧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

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同方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10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

这三项规定交叉印证,可以得出结论:大型车辆(包括大客车、大货车等)在高速公路上不得占用快速车道行驶(超车情况除外)。

而从事故中可以清楚看到,肇事大货车及其前方切换回中间车道的大车,在事故发生前,一直行驶在快速车道上。



每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般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因素(包含人、车、路等)综合导致,这起事故就是一个典型,而“二次事故”无疑是此次事件中最值得所有驾驶人关注并引以为鉴的教训!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0 11:40 , Processed in 0.025862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