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0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周小川发表年中重磅讲话 力挺的居然不是人民币

[复制链接]
408 0
“人民币先生”这次不谈人民币

“人民币先生”周小川又发话了。但这次,他力挺的并不是人民币,而是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20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上以“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在这场重磅年中讲话中,“开放”一词贯穿始终。这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意味着什么?未来金融领域应如何改革以适应开放需求?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第一时间采访四位知名专家学者,对此作出解读。

为何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有需求也有要求

从中国本身发展和金融行业自身发展特点规律来看,金融作为经济领域一个服务性行业,肯定要步入向全球开放的阶段。特别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不分彼此,金融服务行业肯定也要随之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全球化经济提供支撑,这是重要的趋势。

从中国发展部署来看,在推动“一带一路”过程中,已经有不少企业在沿线国家地区开展业务,所以金融服务也必须跟进,否则相关企业一旦缺乏支持,其业务开展就会受影响,甚至带来风险。

此外,人民币已经加SDR,成为国际五大结算货币之一。怎样发挥货币的国际功能和作用也需要加以考虑,尤其要考虑其他国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结算货币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开放有倒逼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发展模式也从原来规模扩张、速度优先的模式理念开始向质量效益为中心转变。

金融服务模式也要随之改革调整,相应降低投融资成本,补齐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短板,更好服务于创业创新,从而为新经济形态提供支撑。

怎么开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金融监管可以走在前面

中国经济有颇具竞争力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但是在第三产业当中,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领域,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与一流的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为什么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竞争力有这么大差距呢?我同意周小川行长的回答:因为开放不够,体制改革也不够。“用开放促进改革”是从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在制造业当中的许多行业屡试不爽,但在现代服务业当中用的不够多。

就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来说,金融监管的进步应该走在金融业进步的前面。因为在金融领域,我们仍然处于追赶的阶段,而且追赶的目标明确,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家要遵守同样的规则,独辟蹊径是不可以的。

既然追赶的目标明确,那么在追赶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我们走的路径可以和他们不一样。作为金融发展的先驱,美国金融市场上总是现有创新然后监管才跟上。我们的监管转变可以和业务创新齐头并进,甚至可以走在前面,可以先立规矩再放开金融创新。这是快速追赶的捷径。

红利几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促进金融机构竞争力

周小川行长从国际视野和历史角度论述了改革和开放的关系,最终落脚到金融业上。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命脉,但它也是有竞争属性的,不能因为其独特地位而通过保护限制行业发展。

十多年来,从加入WTO,到引进外资银行,再到2004年以后国有银行陆续股改上市,我们通过改革开放促进了金融机构竞争力提升,而金融机构的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经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随着“一带一路”继续发展,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因此还是要进一步坚持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例如股市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市向境外投资者开放,人民币加入SDR等,相关举措已受到国际关注,这都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机构竞争能力提高以及金融体系完善至关重要。

历史经验证明,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到金融业,不管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都离不开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更好参与全球竞争,进一步提高经济质量,稳定发展。

改革走向?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宗良:金融市场化改革是发展方向

整体上来讲,金融市场化改革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最终我们要支持实体经济,这要通过改革来实现。例如利率的变动不合理、金融脱实向虚难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等,都需要推进金融市场化的改革。

周小川行长还回应一个问题,从全球视角来讲,尤其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什么样的金融体制能够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在摸索,国际上也在摸索。

我们需要做市场化的改革,把利率体制、汇率体制各个方面完善,同时也涉及到开放。金融机构的开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过去中国金融机构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在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也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在全球呈现一定的保护主义情况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将坚持全球化的方向,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既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全球经济也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周小川演讲全文: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

――周小川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7年陆家嘴论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参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在此过程中,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我想结合对国际国内的有关经验和背景,就对外开放问题谈几点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制造业开放让中国成长为世界工厂

制造业在我国开放较早,早期也有争议,但相对易于形成共识,使制造业成为开放充分的产业。对制造业开放的一条观察是,较早参与开放和竞争的大多数行业最终都发展壮大得快、竞争力强。开放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进程,通过市场和竞争机制带来优化配置。

具体来说,在“引进来”方面,开放通过进口和引进国外企业到国内投资办厂,与国内企业形成竞争。回想改革开放之前,国内企业就没有来自外资企业竞争,只面临少量的国内竞争。参与竞争给工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压力和进步。

在“走出去”方面,通过出口和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始时国内企业也不大参与国际竞争,出口也只是一些大宗资源类产品。80年代,很少有人相信中国制成品出口能有什么太大的前途。然而对外开放后,从加工贸易到工业制成品都参与国际竞争,随后“走出去”办企业,中国的制造业和企业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快速发展,中国成长为全球制造业强国、世界工厂,不少领域正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通过竞争改掉了垄断。过去国内竞争也不充分,外贸企业之间也缺乏竞争,过去的外贸有中化、五矿、中粮、土畜产、纺织、轻工、机械、仪器仪表等外贸公司都是按行业切块,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进出口,相互之间财务规则不同,不允许竞争。为了吸引外资,1979年中国专门颁布了第一部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形成了竞争压力,制造业的行业切分和垄断开始消散。

有了竞争之后,国内企业有了很大进步。越是开放充分、竞争激烈的行业,进步就越快。制造业开始走向繁荣和强大。

二、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政策改革

开放过程中强烈冲击了传统的集中计划型政策体系,并引发国内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价格体制改革、增值税改革、出口退税、汇率市场化、开启关贸总协定及WTO谈判等影响深远的改革。80年代初要想吸引外资,国内政策体系就要加快向市场经济规则靠拢,要有平等竞争,随后还要考虑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平等竞争。

平等竞争和开放是相互关联的,不仅是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也必然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公平、充分竞争。对外开放促进了放开国内民营资本的准入,随后引入了国民待遇的概念。无论是对内资还是外资,准入条件应该是一致的。对外开放推动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汇率市场化、放宽外汇管制三大政策改革,其中包括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渐使竞争和市场变为普遍适用的政策机制。

三、服务业开放的类似历程

过去,经济学把服务业列为非贸易或不可贸易行业,但随着信息、交通运输的大幅进步,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有不少服务已变成可贸易,人们开始说“世界是平的”。我国服务业开放体现了与制造业类似的规律,也是通过对外开放,引入竞争,推动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并带动国内相关政策改革。

工业领域,人们知道有国防等个别例外行业不适用于一般的市场竞争原则,但绝大部分行业都是可以开放引入竞争的。服务业也有一些领域涉及敏感行业,也有一些服务难以跨境递交,市场机制难以全部覆盖。但其他大多数服务业是可以开放的。对服务业开放的认识和政策改革进程与制造业也相似。在“引进来”方面,服务业先从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吸引外资起步,随后不断向其他服务行业拓展。在“走出去”方面,一开始是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售后服务一起“走出去”。后来发展为银行、保险、医疗、航运、旅游、软件、零售、支付、文化等多领域。上海的航运业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四、地区性试点的经验增强了开放的信心

早期,我国决定开放、开发四个经济特区,当时有不同意见,后来特区取得了效果,并向其他地区进行了推广。中国加入WTO时也很有争议,但事实证明“入世”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有力推动上海自贸区试点,开始也有不同声音,现在自贸区数量已扩大到11个,很多先行先试的经验推向全国,说明大家看到开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五、金融服务业是竞争性服务业

金融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从WTO谈判的内容还是中国统计体系对服务业的分类都可以看出,金融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经常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金融业描述为国民经济命脉行业。我理解当时的背景有:一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很突出;二是银行业尚是四大专业银行各管一个专业,相互竞争较少;三是大金融机构尚承担少量政策性业务,未充分市场化;四是金融如不稳定,往往出大乱子。这是否妨碍金融业的市场性质?金融业是否属于竞争性服务业?

应该看到,90年代,按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50条,已将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义务剥离另设;四大专业银行全面转入竞争性市场中的全方位商业银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说明越是重要角色越要靠市场化。全球经济危机告诉大家,要防金融危机,首先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性,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均不得宽容,而不开放、不竞争往往纵容了低标准。为此,金融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性服务业的属性已十分清晰。

从全球经验看,绝大多数金融行业都是竞争性服务业。当年我国引入外资银行,最开始期望引入资本,回头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从竞争中学到了很多内容,为我国金融业带来产品演变、市场建设、业务模式、管理经验等一系列变化。后又通过竞争性股改上市,国内银行的经营效率、资产质量、公司治理等都有了较大提高。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对国内政策带来改革压力,包括会计准则、监管标准以及营改增等。

个别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对金融业进行保护,等成长壮大了再开放,再参与国际竞争。各国经验(包括我国自身经验)都表明,保护易导致懒惰、财务软约束、寻租等问题,反而使竞争力更弱,损害行业发展,市场和机构不健康、不稳定。其中一个例子是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所发生的的那些现象。

现在,国内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走出去”了,适应了国际竞争,特别是风险管理、定价、反洗钱都有了实质性变化。目前,已有五家金融机构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成为资本金充足、经营稳健的市场化经营主体。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健康化已受到国际债市、新兴市场股票指数机构的关注。这些均说明,金融服务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受益于对外开放,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六、“一带一路”为中国金融业开放提供了新机遇

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号召以来,各方面都积极响应,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效。“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涉及大量的新型金融合作,会带来进一步开放的需求,也为我国金融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开发性金融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首先探索的开发性金融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注重长期投资、依托信用支持、不靠政府补贴、保本微利、财务上可持续性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可在“一带一路”中有更好地发挥。该模式不会形成对财政资源的挤占,避免滋生道德风险和导致市场扭曲等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也为金融机构开展海外布局,为贸易、投资、资本运作等提供更好金融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

总之,回顾国内外的改革历程,应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从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的经验可推导出,金融行业不是例外,同样适用于竞争与开放规律。金融服务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由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动力、进步和繁荣,会发展得更好。

我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对外开放一定能再上新台阶,上海自贸区的实验与推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将取得新成就。

谢谢大家!
更多曼省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加国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综合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潮流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影视娱乐,请点击这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温尼泊华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5 04:22 , Processed in 0.020483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