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79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怕灯”张雷

[复制链接]
4790 1
刷牙洗脸奔小康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天就去摆果酱。。。。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怕灯”张雷 (原载于枫华之声2005年第二期)<br /><br />陈  斌<br /><br /> <br /><br />张雷不怕灯,更不怕光,恰恰相反,他是哪儿有热闹往哪儿钻。<br /><br />这“怕灯”是有点典故的。<br /><br />我认识这厮儿是在曼尼托巴大学上第一节公共课的时候,他在那节课上的“表现”用“一鸣惊人” 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br /><br />在加拿大第一天听用鸟语上的课,我心情难免紧张。你想,班里黑压压地坐了上百人,还都是些金发碧眼的洋人,能不怕嘛? 一进教室我就感觉发蒙,真想找个中国同胞坐在一起,彼此好有个照应。还没等找到,课就开始了。<br /><br />这教授也没废话,把自己名字往黑板上一写就开始进入正题- 靠!说的这个云山雾罩,听不懂不说,还是奇快的加拿大英语。我的心一沉,心想:完了。<br /><br />这老师的课还提问,问什么我更不知道了。反正我想有这么多“外国人”,老师总不会叫到我头上的。谁想没等老师点名,啪!有个人竟抢先举手了,我正感叹这加拿大人是挺外向,爱出个风头,没想到站起来的竟是个中国人。<br /><br />教授显然也吃了一惊,忙问“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这句简单,我听懂了,教授是问他叫啥呢?<br /><br />“怕灯” 这中国小子回答。<br /><br />“I am sorry, your name is ? (对不起,你的名字是?)” 教授好像没听清楚。上百双眼睛也齐刷刷地投向他。<br /><br />“怕灯” 这小子还是那句话。<br /><br />这下教授有点慌了,“sorry, but there isn’t Padeng (怕灯?) in my name list” (对不起,我的名单里没有叫“怕灯”的)。<br /><br />“怕灯……” 这小子也没别的话,还是“怕灯”。<br /><br />教授可真慌了,头上直冒冷汗,只见他一个箭步窜到那个小子面前,强装和颜悦色地说:“could you write down your name for me ?”(你能给我写你的名字吗?)<br /><br />“Oh, yeah.” 中国小子总算不”怕灯”了,就看他在本子上写了点什么。<br /><br />“Lei Zhang, is your name?”(张雷是你的名字吗?) 教授问?<br /><br />“oh, yeah” 这次那小子不“怕灯”,改“oh, yeah”了。<br /><br />“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 Lei Zhang?”(你能回答我的问题吗?)教授总算问到正题了。<br /><br />“怕灯……”,那小子又开始了。<br /><br />教授这次真慌坏了,知道今天怕是遇到小鬼了,忙说“It’s ok, sit down please!”(好了,你坐下吧!)。<br /><br />“oh, yeah” 中国小子就那两句。扑通,一屁股坐下了。<br /><br />大家伙可都忍不住了,上百人笑翻了天。<br /><br /> <br /><br />后来我才知道这哥们儿叫张雷,东北人,他说的“怕灯”是英文“Pardon”(英文中请人重复的口语)的意思。加拿大人听不懂,我这个中国人更没听懂。<br /><br />“你为什么举手呀?”我好奇,就找个机会问他<br /><br />“他妈的一句听不懂,憋得慌,想站站!” “怕灯”说得理直气壮。<br /><br /> <br /><br />打那以后,我就知道我在曼大是遇到高人了。原来这张雷是个性格极其外向的主儿。别看他英文奇烂,可见了英语发音好的本地人,不把他们折磨个“求生不得,求死不成”,张雷是绝不善罢甘休。再加上十个加拿大人,有九个拒绝别人都很含蓄,就让这厮儿逮着了便宜。有一次一个加拿大哥们儿实在被他“怕灯,怕灯”地折磨得够呛,就找借口说什么自己有家、有老婆、不容易,每天要做很多事情。言外之意是“你还有完没完?”。谁想张雷话锋一转,说“那咱们接着探讨探讨怎么对付老婆吧?”<br /><br /> <br /><br />我不幸,也万幸,后来竟和这家伙成了roommate,于是就接二连三地搞出许多笑话来。<br /><br />先说去买生活用品这样的小事。这家伙爱一次搞定,每次都买很多,我俩也没车,全靠体力。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多少中国留学生不都这样扛回来的?可张雷多少有点夸张,那首《回娘家》的歌是怎么唱来着:左手一桶油,右手一袋面,头上还顶着包卫生纸。靠!温尼泊近百年的历史上怕也没见过有这么shopping的!难怪不少洋人都驻足观望“look, Chinese Gongfu!”(看,中国功夫!)<br /><br />自那以后,“怕灯”提议要shopping时,我都会“善意”地建议:“要不咱们晚上去?”<br /><br />没想到这厮儿玩大了,又搞出笑话来。一天他神经兮兮地和我说他可逮到了大便宜,以后买东西不愁了。我正纳闷,“怕灯”给我推来好几个Superstore 的Shopping cart。<br /><br />“便宜呀!一块钱一个!咱们留两个。其余的都卖了,一会儿你再和我推几个去”。<br /><br />结果可想而知,趁没人打911报警之前,我们赶快连夜“完璧归赵”。<br /><br />“你就不能读读说明,那是投币购物车,不能推回来的!”我快歇斯底里了。<br /><br />“哥们儿不是英文烂吗?”<br /><br /> <br /><br />从那以后,我私下里总觉得把张雷这样的人放到社会上太危险了,你不晓得他会搞出什么笑话来。<br /><br />学校的笑话就更多,什么“怕灯”中午跑到教师休息室打呼噜睡觉去了,什么又错拿了系主任放在桌上的coffee了,什么经常把“guy”说成“gay”了。论搞笑程度,和赵本山绝对有的一拼。最可怜的是第一次上公共课的那个教授,只要“怕灯”一举手,额头的汗就往下淌。长期这么下去,估计他心脏也受不了。<br /><br /> <br /><br />还想听这厮儿的笑话吗?怕是讲一晚上也讲不完。<br /><br />其中有一个挺经典:说是有一次张雷去参加学校组织的Buffet(自助餐),看见对面有个鬼佬儿在往自己的盘里盛面,他把人家当成了服务生, 以为鬼佬儿是给自己盛。鬼佬儿盛完刚想走,张雷说话了:<br /><br />“Too Much!”(太多了!) 边说还一个劲地摇头。<br /><br />鬼佬儿一下大红了脸,忙问:“Too Much?” (太多了?)<br /><br />“Yes, very very much!”. (是的,太太多了)张雷还以为是给自己的。<br /><br />鬼佬儿极不情愿地把自己盘里的面又往外拨了点。接着拿了听雪碧刚想赶快溜掉,张雷又说话了:“Coke is better.”(可乐好点)<br /><br />鬼佬儿的脸红到脖子了,忙问:“You sure?”(你能确信吗?)<br /><br />“Yes ,very very sure!”( 是的,非常非常确信)张雷说的一本正经。<br /><br />鬼佬儿忙换了个可乐,最后充满感激地对张雷说“Thanks for your suggestion”(谢谢你的建议),转身走了。<br /><br /> <br /><br />据说这个故事后来有了多个版本,一是说张雷义愤填膺地把鬼佬儿的东西都抢了过来,二是说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看到“怕灯”的脸也烧成了猴屁股,还有的说张雷最后又和那鬼佬儿“怕灯”了半天,后来还交了朋友……我个人觉得最后这种的可能性比较大,和张雷取证,他笑而不谈,毕竟是“走麦城”的事嘛!<br /><br /> <br /><br />转眼过了一个学期,眼睁睁地看着“怕灯”张雷的英语比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这厮儿竟在Safeway找到一份零工。<br /><br />“哥们儿,怎么找的?介绍介绍经验吧!”我们是到处找工找不到。<br /><br />张雷还一脸无奈,“不是我要找,是工找我。我去Safeway买果酱,找了半天没找到,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就把果酱附近所有的瓶子都重新摆了一遍,哥们儿是想下次好找呀!没想老板看到了,说我摆得有道理,就问我愿不愿意干?”<br /><br />“那你是怎么摆的?”我们都搞不明白。<br /><br />“我哪知道?反正我爱吃的都排前面了,我还告诉那鬼佬儿:这些牌子的果酱都是曼大学生的favorite。”<br /><br /> <br /><br />I 服了You!, 加拿大找工作困难吗?让“怕灯”张雷告诉你:<br /><br />“It is bullshit!” (难个屁!)。<br /><br /> <br /><br />谁知惊人之举还在后面,曼大混了一年,这厮儿竟转学到美国的Yale (耶鲁大学)了,谁知道他这次又使的是什么象“九阴白骨爪”之类的损着儿?反正人家是收拾收拾行李,去美国的 “常春藤”了<br /><br />我常感叹这张雷在加拿大是活出点境界了,就连他临行前,系主任也说:“原来我老觉得中国人挺内向的,看来我是不了解中国人呀!”<br /><br /> <br /><br />张雷前两天发了个Email给我,说他在Yale (耶鲁大学)的第一节课上又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又是个“一鸣惊人”。不过他说这次没说一次“怕灯”,还赢得了满堂喝彩。我一边读信,一边想着这厮儿发言时那洋洋得意的表情。看来不服不行,想要在北美这疙瘩混,还真得有点象“怕灯”张雷这样“一不怕死,二不要脸”的精神呢!<br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14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6-3 05:26 , Processed in 0.020643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