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8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张全欣: 让电影文化中心回流广东

 关闭 [复制链接]
385 0
在琶洲保利世贸博览2号馆,广东省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节金玫瑰奖落在了《会唱歌的鱼》等十数部微电影名下。虽然,一些媒体以“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精神和社会助残风尚、传播正能量”作为官方语言,介绍这场微电影大赛,但作为这次微电影艺术顾问兼评审的张全欣,看到的却不是这个。张全欣曾经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唐吉诃德》、《李小龙我的兄弟》、《大闹天宫》等影片中担任出品人、监制、制片人以及核心策划人等多重角色。

羊城晚报:您认为微电影如何才能体现本土文化,这个行业的努力方向在哪呢?

张全欣:前不久,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邀请了10多家电影公司组织召开“广东省电影制片工作座谈会”。在这个会上,与会者最关心的就是:怎么让电影回流广东?现在国内市场的大多数电影来源地是北京和香港,而打上广东标签的电影很少很少,有重要影响力就更少。《幸福迷途》是以都市幸福为主题的一部电影。我将影片里90%的镜头放在广州拍摄,这多少与自己的家乡情缘有关。作为广州人,拍摄主场时如果不选择广州,那是一种可惜。

羊城晚报:您认为广东电影制作在这些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张全欣:我先从个人感受来讲起吧。我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广州电视台作文艺导演的,和李海鹰、杨钰莹等是一代人。当时,广州是全中国流行文化中心,那个时候的许多导演、广告、流行音乐都是从广州开始的。可后来,这个地位被北京取代。即便是我在推广策划电影《无间道》时,北京也不是很强,但2008年,北京真正成为电影文化中心。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各种人才力量很自然地就聚集在北京,很少有人才资源流入广东。

羊城晚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张全欣:在刚刚提到的座谈会上,我提出广东电影两个短板:首先是制片队伍不够,人才流失严重。其次土壤和技术支持不够。现在,一些热爱电影事业的青年人很多想从广告行业转行做电影导演,但大家都不愿冒险,如果需要几个亿来跑到广州来拍,但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土壤和技术支持,就不行了,如果这个现状不改变,广州电影的未来将会继续恶化。打个比方,如果同时有三部戏在广州怕,制片队伍就跟不上了,特别是导演、制片人、摄影师等电影拍摄里的重要组成人员。而这当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广东电影人才流失,人才青黄不接等尴尬状态。

羊城晚报:这样的现状与什么有关?

张全欣:其实,主要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远不如北京。像北京、上海、江苏的一些电影城,注册电影公司有三年免税,但是广州没有。但广州也有优势和特别之处,广东省广播电视电影局、广州电影协会人对电影立项、审批时会比较多的珍惜导演的创作个性,对有广州情怀的导演非常有安慰和鼓励。如果想让广东电影做得更好,一是政府要落实对文化的扶持政策,二是激励电视媒体。

羊城晚报:作为广东本土的电影导演,您认为现在微电影融资难吗?电影文化中心什么时候才能“回流广州”呢?

张全欣:青年人做微电影比较困难,做一个微电影如果没有名演员只要几十万就可以拍得比较精致,但没有名演员就没有太多的出名度,而演员又太难请了。而且我认为民间融资比较困难,民间微电影还是不成气候,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支持。最近,广州文化的落后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广州微电影比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政府文化扶持的基金共5000万,包括所有的艺术品类,电影电视头之上只有1000万的预算。当然,广州也有好一些优势。对于电影文化中心的“回流广州”,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重要的是要有政府扶持和电影的创作基础的重新建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4 16:09 , Processed in 0.030817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