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6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从全民偶像到众矢之的 为什么是李嘉诚

[复制链接]
269 0
                       
从模棱两可“黄台之瓜”比喻,到“网开一面”论的争议,再到近日的香港“三大家族”相继无偿捐地,唯独李嘉诚家族表态不跟进,随着香港局势的发展,李嘉诚再次进入舆论漩涡。“为什么是李嘉诚?”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问。

要回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说起。1978年的中国国庆没有大阅兵,但是国家正处在十年“文革”结束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庆过后2个多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在那年的国庆典礼上,天安门城楼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李嘉诚的香港商人。他穿着一件紧身的蓝色中山装,站在一大堆同样穿着中山装的领导人身边。那一年,李嘉诚50岁整。这是他时隔39年之后重回大陆。



李嘉诚是中国内地最为知名的香港商人。(Getty)

在香港,但凡参加活动,李嘉诚都是一身西装。据称,李嘉诚是主动请缨赴京,为了那次赴京,李嘉诚还特意赶制了一套中山装,带到了北京。即便如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头个整15年,精明的李嘉诚在香港与加拿大之间狂飙突进,但始终没有将商业触角伸及中国内地。在此期间,李嘉诚更多的是通过慈善捐款的方式,“投资”内地。

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巡讲话再次确立改革开放方向,李嘉诚决定撤出日本,投资内地。从1978年首次回到内地,在观望整整15年之后,李嘉诚的商业版图终于触及内地。1993年,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入股深圳盐田港,持股7成。随后,在北京长安街边,天安门东侧核心地段王府井,建成东方广场。

到香港回归的1997年初,李嘉诚对内地的投资额已达500亿。虽是后来者,但随着大手笔的投资,李嘉诚在内地的回报却持续上升。15年里,得益于内地的高速发展,李嘉诚登上亚洲首富宝座,一坐就是15年之久。所谓时势造英雄,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也成为中国社会追逐财富路上的标杆人物和“全民偶像”。

李嘉诚自然也就成为了北京的座上宾。1984年邓小平时代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99年江泽民时代的国庆50周年大阅兵,2009年胡锦涛时代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李嘉诚都出现在香港观礼团的名单之中,获邀上京观礼。在1999年阅兵仪式上,李嘉诚和香港商界诸如郑裕彤、邵逸夫、郭鹤年、李兆基等大佬,都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知名人士”被邀请登上城楼观礼台。那是香港回归的第二个年头。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堪称完美。但转折出现在2015年,9月12日,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掺望智库”发布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批评李嘉诚掌控的长和系撤资中国大陆转投欧洲市场是“失守道义”的行为。当时,这篇文章引起不小的轰动,也触发了大陆舆论场左右两派对“资本家”的大争论。

实际上,从2011年李嘉诚创建的长和系就开始不断抛售中国资产,并且自2011年以来就没有在大陆拿地,2012年之后就没有再购入香港的土地,进入2013年抛售大陆、香港资产的速度更是加速。数据显示,自2013年出售内地资产开始,直至2017年4月卖掉香港地标建筑中环中心,李嘉诚在长和系最后的年月里抛售了多个项目,共套现近2,000亿港元。

与此同时,趁着欧洲资产价格下跌之势,李嘉诚利用内地资产换来的巨额现金流,投入到以英国为重欧洲的固定资产投资之中。



李嘉诚在香港多家报纸刊登广告进行表态。(微博@许亿秒)

2018年3月16日,作为长和系创始人李嘉诚在90岁即将到来之际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正式接班。但退休后的李嘉诚还是在今年6月开始的香港反修例运动中,因为模棱两可的“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表态,以及希望执政者能对“未来主人翁”网开一面的呼吁而陷入舆论漩涡。在舆论声浪中,李嘉诚和香港另外三大地产家族,俨然成为香港社会深层次结构问题之一――土地问题的肇因。而随着其他三大家族明确表态捐地纾困,坚持的李嘉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40年时移世易,从“全民偶像”到“众矢之的”,李嘉诚在内地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冰火两重天的变化。究其原因,李嘉诚还是那个李嘉诚,但中国社会对于李嘉诚的要求变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资金。从1993年开始投资中国内地算起,过去近30年李嘉诚在内地投资,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也是李嘉诚被捧上神坛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商人,他绝对足够成功。

同样作为商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是他的本职和本色,这无可厚非。投资内地除了对内地的感情外,同样也是基于追求利益的考虑,同样遵循他谨慎的商业哲学。据称,在李嘉诚的商业哲学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则: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也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改革开放15年之后,李嘉诚才开始在内地投资。把握时机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够比的过李嘉诚。

同样,“别让李嘉诚跑了”响彻神州,还是源于李嘉诚商人的逐利本色和他的商业哲学。从2011年开始,李嘉诚持续从亚洲市场的高点套现转投欧洲和其他西方市场,而这个正好是中国GDP结束长期9%以上的高速增长时间。从时间上来看,李嘉诚正好是从国内经济最高点之后,便开始分批次将国内资产套现,然后投向欧洲和其他西方市场。而这个时候,欧洲尤其是李嘉诚重点投资的英国,正处在经济的低点和资产价值谷底,从商业利益角度考虑,李嘉诚的“资产转移”可以非常富有商业眼光。

问题在于,人们对于李嘉诚的期待已经改变。从1978年首次获邀参加国庆观礼团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始,李嘉诚就逐步成为了爱国爱港商人的代表人物,成功登顶世界华人首富并保持记录多年所以在大多数内地民众心目中,爱国爱港是李嘉诚的标签,加上李嘉诚在中国内地获得的巨大财富受益,很多人自然的就认为他的财富就应该投资中国留在香港。

但这不是商业和商人的逻辑,也不是李嘉诚的逻辑。事实上,李嘉诚被诟病的“撤出中国”,并非将全部投资撤出中国,而是撤离房地产市场。他减少房地产的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领域的投资。李氏家族掌控的赫斯基能源,在中国南海总投资达400亿元,其中荔湾天然气项目已开始投产。

就如李嘉诚所言: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需要的只是利润,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他说,他的所有投资都是从市场的层面考虑,是纯粹的经济考量,为了他的商业帝国能正常运转并得到良好继承。作为一个商人,他会去努力理解政治,但绝不僭越政治。

是的,作为一个已经91岁高龄的成功商人,确保他创建的商业帝国能够持续并得到良好继承,也是他应该要做的事情。“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其中自然的选择。基于此,一方面将一部分资产分散到低估值的欧洲,另一方面又将公司注册地转移到开曼群岛,就是一种较为稳妥的交班安排。

媒体注意到,中国国庆70周年大阅兵,虽然李嘉诚并未出现在香港观礼团名单之中,但已经接手李氏家族产业的李泽钜,作为观礼团成员,出现在了北京。

围绕李嘉诚的舆论漩涡必然不会轻易结束,质疑之声必然还将伴随他的余生。但让“政治的归政治,商业的归商业”,让商人李嘉诚回归商人,对李嘉诚而言可能更客观和公平。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即白的,也从来不是做不成“朋友”就一定要成为敌人的。中国社会近年来恰恰出现了这样的民粹主义倾向,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5 00:02 , Processed in 0.023725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