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6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民国十大才女之九:林徽因

[复制链接]
666 0
民国十大才女之九:林徽因

  

  林徽因(
1904
年—
1955
年),福建省福州闽侯县人,是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学。

  

  林徽因祖父林孝恂是清朝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林徽因生于杭州,
1912
年随父林长民由杭州迁往上海,
1916
年全家迁居北京。
1920
7
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到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旅行,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伦敦圣玛利女院学习。
1921
年回国在培华女中读书。
1922
年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恋爱。
1923
6
月与梁思成同去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
1927
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1928
3
月与梁思成赴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
1929
年在东北大学建筑系讲授《雕塑史》,林徽因精通英文,也教授专业英语。张学良出奖金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
1949
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
1951
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林徽因除建筑论文外,还创作大量文学作品,有《九十九度中》等。

  

  
1931
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
30
年代林徽因与冰心、庐隐并成为“福州三大才女”。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
1946
8
月回到北平。
1948
5
月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了。解放军包围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
1949
年初,东北野战军军部突然造访,摊开北平军用地图,要求他们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万一大军被迫攻城时尽可能予以保护,这使梁思成和林徽因十分感动。他们立即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新中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编录和保护工作就是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而始。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和“保护北京古城规划”多次遭到批判。这场大批判中,意识形态是罪魁祸首,郭沫若等人则是受人指使的刽子手。在拆毁明北京古城墙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

  

  
1950
年,她被任命为北京计画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她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的错误主张,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并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这个既能保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新设想。
1953
5
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城楼和牌坊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担起了拆除城墙的工作,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后不久,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正面的激烈冲突。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咆哮般地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河东狮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于
1955
年愤然吐血离世。而吴晗最终也在文革中因《海瑞罢官》事件而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而吐血自杀,正所谓“出来混终究还是要还的”。

  

  “太太的客厅”里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解放后繁华落尽困居农庄,亲自提瓶上街打酱油的还是她;爱慕虚荣、向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生活方式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与众才女们争风吃醋和与众才子们风花雪月,却又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就是这样的林徽因,已经无法有语言来描述其身上的美丽和信念。

  

  在此说一些多余的话,在我心目中才貌双全的完美才女只有两位,一位是陆小曼、一位是林徽因。因为只有她们两人,才能把美貌、才华、良知、坚强、性情演绎得如此完美。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红颜薄命,虽然前半生她们都爱慕虚荣、热衷被追捧,但在她们的后半生都穷困潦倒一贫如洗,其实她们只要学学郭沫若、谢婉莹等文人取巧于权势,服务于政治,她们的处境马上可以改观。陆小曼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陆小曼在给顾维均做翻译时其爱国而得体外交方式而被列入外交翻译的教材。陆小曼在徐志摩离世后,独自编纂《徐志摩全集》,在寂寞和冷清的作画中度过余生,与浮华靓丽的前半生形成鲜明的对照,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是如此地艰难,何况是从天堂落到人间,后来的陆小曼曾多次拒绝胡适等人的诱惑和资助,独善其身。而林徽因更是不畏强权,窝囊的老公被气得痛哭流涕,自己则挺身而出河东狮吼,最终吐血而亡。可惜的是,两位旷世才女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交恶,最终老死不相往来,实则为一大憾事。
前途很光明,出路很没有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

关注

35

粉丝

437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0 13:02 , Processed in 0.022673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