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488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我的四四 爱新觉罗 胤禛

[复制链接]
74887 395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 官员的品级
   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
   品级 官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武将品级
   品级 官职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卫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2.官员的服饰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顶戴 蟒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鸬鹚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紫鸳鸯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3.官员的别称
   (中央官部分)
   大学士——中堂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邢部尚书——大司寇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左都御使——总宪
   右都御使——副宪通政使——银台

  (地方官部分)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都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学政——学台,学宪 布政使——藩台,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廉访,西司 知府——太守,皇堂,五马
   知州——牧,刺史 知县——令,令尹
   (武官部分)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4.清代的科举制度


   清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生通过县一级的考试,称为秀才,秀才参加省一级的考试,通过后叫举人,举人就成为了国家在编官员,享受俸禄。举人再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考取贡士的人还要参加殿试,也就是在保和殿举行的考试。殿试后跟据成绩将考生分为三级,称“三甲”。头甲三名,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依次为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考中进士后,都将授予官职,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任编修。其他人任庶吉士(以上官职的品级可在文官品级中查到)。三年以后皇帝大考,根据成绩再委派其他官职。
  
5.年号、庙号、谥号

   一个皇帝即位后,采用自己纪年的名称,这就叫做年号。比如明神宗朱翊钧,于隆庆六年六月即位,并宣布确定年号为万历,明年开始改称万历元年。而人们也就习惯于将神宗称为万历皇帝。清朝的康熙、乾隆、雍正等都是年号。
   皇帝去世后,后世皇帝要将大行皇帝的牌位供奉到太庙,而庙号就是在太庙里供奉牌位时嗣皇帝位大行皇帝上的名号。庙号一般都称为祖或者宗,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因此一般开国皇帝都有战功因此称祖,而后代的皇帝统治国家有德所以称宗。清代的除努尔哈赤称太祖外,顺治皇帝由于率兵入关统一中国因此称世祖,康熙皇帝平三番,打俄国屡有战功因此称圣祖,其他皇帝都称宗,如世宗雍正、高宗乾隆等。
   谥号是古代人死后由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事迹,评定后给予的称号。清代皇帝的谥号最多有25个字如康熙皇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帝。皇后的谥号最多有19个字,另外大臣和王也有谥号大臣为两字如李鸿章谥号“文忠”,后人习惯称为李文忠公,曾国藩谥为文正等等。王爷一般是一个字,如雍正时期的怡亲王允祥,死后被雍正皇帝谥为“贤”等等

6.皇帝大婚
   皇帝大婚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总管太监到皇后家中奏请皇后梳洗打扮,然后请皇后拿上两个苹果,亲王福晋为皇后披上盖头,把御笔龙字和金如意放在轿中,并送皇后上轿。喜轿由十六人抬着,一路走正门直抬到乾清宫,亲王福晋扶皇后下轿,接过苹果,将装有珠宝金银,米谷的宝瓶交给皇后,并扶皇后跨过火盆,取红红火火之意。然后穿过交太殿,直奔坤宁宫,坤宁宫门口放有两个马鞍,马鞍下是皇后从娘家带来的苹果,皇后从上面迈过,取平平安安之意。进入坤宁宫后,皇后将宝瓶交给亲王福晋,福晋将宝瓶放在喜床上,这时皇帝为皇后掀去盖头,帝后面对面坐在炕上,宫女捧上子孙饽饽(小馒头)放在帝后中间的小桌上,请皇后食用。然后福晋,命妇,宫女为皇后换朝服。换罢,宫女端上酒宴,洞房外侍卫中的夫妻唱起《交祝歌》,帝后共饮交杯酒。宫女再为皇后换上龙凤长袍。入夜,帝后吃完长寿面,步入红帷,共度良宵

7.皇帝后妃的数额
   清代前期,关于后妃的数额没有明确规定,到了康熙朝以后,才逐渐确定下来。
   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其中皇后主管内治,其他四级协助管理。
   嫔以下还有三级称作贵人、常在、答应,这些是没有规定数额的。
   虽然规定如此,但皇帝实际上并没有受这方面的约束。如康熙、雍正的后妃都超过了这一数额。而也有的皇帝的后妃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如光绪皇帝仅有一后两妃。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衮服

型制:前后及两肩共四团金龙,左肩日,右肩月,并饰有万寿篆文和五色云纹。

穿着场合:祭圜丘、祈谷、祈雨



朝服

型制:由披领和袍裙组成。马蹄袖,中腰有襞积。列十二章,饰龙纹44条。有冬、夏之分,分明黄、红、蓝 、月白四色。

穿着场合:登基、大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祭天、祭地

冬朝



夏朝



日朝



月朝



吉服

型制:圆领、大襟、马蹄袖、四开裾长袍,饰龙纹9条,列十二章,有明黄、蓝、福、绿等色。须戴吉服冠、挂朝珠。 规格仅次于朝服。

穿着场合:喜庆朝贺及公务活动穿着

吉黄



吉蓝



吉绛



吉绿



常服

型制:圆领、大襟、马蹄袖、四开裾长袍,以素色暗花衣料缝制。

穿着场合:平时穿着





大肥兔也是最爱红色~~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四,从开始想要懂你我就知道,这会是一场美丽的神话,跨越着时空,可是无怨无悔~~

梦中的人熟悉的脸孔
你是我守候的温柔
就算泪水淹没天地
我不会放手,每一刻孤独的承受
只因我曾许下承诺
你我之间熟悉的感动
爱就要苏醒
万世沧桑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潮起潮落始终不悔真爱的相约
几番若痛的纠缠多少黑夜掐扎
紧握双手让我和你再也不离分
枕上雪冰封的爱恋
真心相摇篮才能融解
风中摇曳炉上的火
不灭亦不休
等待花开春去春又来
无情岁月笑我痴狂
心如钢铁任世界荒芜
思念永相随
悲欢负月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谁都没有遗忘古老,古老的誓言
你的泪水化为漫天飞舞的彩蝶
爱是翼下之风两心相随自在飞
你就是我心中唯一美丽的神话


http://61.136.63.200/music/modern/meilideshenhua.mp3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后朝褂(一)
皇后礼服之一。穿时套在朝服外。于册封、寿辰等典礼中穿用。这件乾隆时的朝褂是常用的样式。对襟,无袖,长与朝服齐。片金衣边。石青缎衣表上绣五彩云金龙文,前后身立龙各二条,下幅八宝立水。



皇后朝褂(二)
此朝褂亦乾隆年制。通身绣金立龙文; 自上而下为四层。层间有水纹及片金边相隔。上层两肩前后为金立龙各一。二、三、四层前后立龙各为十、十二、十六。总计龙纹七十八条,为龙纹最多的衣服。



皇后朝袍及披领
这件明黄缎绣五彩云金龙朝袍,披领及袖皆石青色。主要绣文为九龙。分布在前后身各三,两肩各一,裹襟一。披领有绣龙二,袖端龙成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两 掖前有片金边,为与朝褂衔接处。领后垂明黄绦,饰有珠宝。乾隆年制。



皇后龙袍 龙袍是一般节日穿的。明黄色.右袵,箭袖,两开裾。袖为石青色。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衣纹与龙褂相同。领圈前后正龙各一,左右交襟行龙各一。领后垂明黄绦,饰有珠宝。这件明黄色缂丝五彩云金龙八团龙袍,乾隆年制。仅缂丝就要用一千余工。皇后还有一种五彩云九金龙的龙袍。皇太后、皇贵妃龙袍与皇后相同。贵妃、妃龙袍金黄色,嫔香色,领后皆垂金黄绦,饰以杂宝。



皇后龙褂 皇后吉服包括龙袍、龙褂。龙挂套在龙袍外。有两种纹饰。这件石青缎绣五彩云五爪金龙八团树是其中之。其绣文,两肩、前后胸为正龙团花,在襟前后各二为行龙团花,下幅立式水纹兼有八宝,称八宝立水。乾隆年制。当时承造这样的细绣活计,绣下昼夜赶制,也需四百多任务。还有另一种纹饰的龙褂,只有金龙八团,下幅没有花纹。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龙褂都与皇后相同,嫔龙挂为夔龙团花。



绿色二则团龙暗花绸女袍 清代后妃日常穿的袍,样式与龙袍相同。只是面料、颜色、花纹随意。此袍为道光年制。



品月缎绣玉兰飞蝶氅衣 氅(音:厂)衣是清代后期出现的女服。衣肥,袖宽大挽起。两开裾,裾高及腰。裾处沿边有如意云头纹。衣周围沿宽花边,有二道、三道边的。这件绣花 衣,颜色素雅,是慈禧太后穿的。



点翠穿珠花卉钿子

穿朝服时戴朝冠,穿吉服时戴吉服冠,还有一种类似冠的头饰,是满八旗妇女在穿彩服的日子里也戴的,叫钿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以铁丝或藤做胎骨,网以皂纱:或以黑绒及缎条制成胎,前后均饰以点翠珠行。凤钿装饰珠石九块,满钿八块,半钿五块。这顶钿子,饰缀以点翠嵌珠石花卉,是满钿,为晚清宫廷之遗物。



石青缎绣凤头厚底女鞋 此鞋造型别致。绣花为早期针法,鞋底厚而不高。清初制造。
紫缎钉绫凤戏牡丹高底女鞋
清代后妃流行穿高底鞋。底有各种样式。这两双鞋底,是清末代表样式。



比起皇帝的衣服,皇后的衣服差好远啊~~唉~~~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爷贵为皇亲国戚、天潢贵胄,当然是与众不同,其穿戴也有特殊的规定。不但王爷身价高贵,就是其福晋也不例外,她们的穿戴也有明文规定。《清会典图》中对皇子、亲王、郡王、贝勒及其福晋们的穿戴,都有详细的规定。
亲王补服,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色用石青,凡补服,色皆如之。
郡王补服,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皇子朝服,金衔玉方版四。每版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带及左右佩绦,用金黄色。带纷下广而锐。亲王朝带制同。
郡王朝带,每版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余制如皇子朝带。
皇子冬朝冠,有薰貂,有青狐。惟其时瞻上仰,上缀朱纬长出瞻,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梁二。在顶左右瞻下两旁垂带,交顶下。亲王冬朝冠制同。
郡王冬朝冠,顶饰东珠八,余制如皇子冬朝冠。
皇子福晋冬朝服,用香色。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肩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二。裾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亲王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王福晋、郡主、县主冬朝袍制同。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初雍正八年以前,顶戴定制如下:一品用红宝石顶,二品用珊瑚顶,三品用蓝宝石顶,四品用青金石顶,五品用水晶石顶,六品用硨磲顶。后来因为用玻璃代替了宝石,所以称呼上,也相应地发生些变化。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代替了。
朝珠,是清朝礼服中的一种佩饰。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方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挂朝珠。但京官、军机处、输詹、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寺等处所属的官员,不分品级一律可戴朝珠。
王公大臣,除不许用东珠或珍珠朝珠以外,任何质料不限,诸如,珊瑚、玛瑙、象牙、翡翠、蜜腊、琥珀、碧玺……等,总之,都是用名贵的材质做所。
皇子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进,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裹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
皇子冬朝服(夏朝服纹样亦同)
“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和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亲王、郡王,冬朝服投影同,惟色用蓝及石青,曾赐用金黄色者,亦得用之”

PS:花翎只限于王公贝勒和四品以上的各级文武官员佩戴,而四品往下至六品官员则戴蓝翎,六品官员以下至从七品无翎只戴马尾(yi)。
三眼花翎一般是赏赐有功的亲王、郡王的。
双眼花翎则是赏赐给贝勒、贝子及四品以上有功的文武官员的。
而单眼花翎则是王公亲贵及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平时佩戴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源于东北满族的清皇室,其生活方式在保留满族传统的同时,也继承和吸收了历代帝王的规制,从而形成清代皇家的起居制度。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典型文物和档案材料,从常朝、学习、宗教、衣食、娱乐、寝居等侧面,展示了皇帝的若干生活片断。它不是具体某天生活景况的再现,而是皇帝一天内主要活动的浓缩,客观反映了清代皇帝的起居生活特点。
   清皇室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其生活方式保留着许多满洲固有习俗;入关以后,又继承了历代帝王的生活规制,由此形成了清代皇家独特的政治、生活制度。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每天早晨寅正至卯初(5点左右)起床、漱洗,卯正至辰初(6—7点)进早膳;辰时至巳时(7—11点)上朝理政;午时至未时(11—14点左右)午休、进晚膳,饭后继续批阅奏章,或看书、绘画、作诗,或娱乐玩耍,由妃嫔陪同看戏、下棋等;酉时至戌时(17—19点)吃酒膳(晚点、小吃),然后沐浴入寝。下面即根据宫藏文物及有关档案材料,从常朝、学习、衣食、娱乐、寝居及宗教方面描述一下皇帝的日常生活,从中可以看出清代皇帝的起居生活特点。

    常  朝

   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称为“常朝”或“日常办事”。紫禁城内常朝地点大多在乾清门、乾清宫和养心殿。
   清代皇帝处理政务有多种形式,包括御门听政、常朝视事、批阅奏章、召见、引见官员等等,其中常朝视事是最普遍的形式。据《国朝宫史》记载,皇帝一般在早晨起床以后,洗漱、拜佛、向皇太后问安完毕,先到养心殿西暖阁或乾清官西暖阁、乾清宫西侧的弘德殿阅祖宗《圣训》或《实录》1册,随后进早膳。早膳中,阅王公大臣要求召见的“膳牌”。膳后便开始批阅奏折,召见诸臣。召见时,皇帝升宝座,群臣依次行礼奏事。皇帝向他们询问有关事情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下发谕旨。上午如有未批阅完的奏折或未办完的事情,则留到下午继续办理。一般情况下,“每日未刻进晚膳,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督抚、提、镇本章……日以为常。”(《国朝宫史》卷五)
   除个别人外,皇帝一般比较勤政,每天处理政务、批阅奏章极为认真。如雍正皇帝一折之内批示有数十至数百言之多,乾隆皇帝也是“自朝以至日中,视事十数刻,召对臣工十数刻,批阅本章十数刻。”对于臣下奏折,乾隆帝更是“详细览阅,不遗一字,遇有差讹,必指出令其改正。”(《清高宗实肌肪硪凰娜?
   皇帝常朝视事场所,都有一套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陈设,包括带有龙纹图案的宝座、屏风,配以寓意祥瑞、神异、福寿的香筒、角端、仙鹤。皇帝升座时,在一些陈设内点燃檀香,清烟缭绕,庄严肃穆,增加了无比神秘的气氛。

   学  习

   清代皇帝十分重视文化学习,当皇子时就受到严格的训练和良好的教育。清官规定,皇子6岁起入上书房学习,由皇帝亲选学识渊博的翰林、大学土任师傅,学习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策问、诗赋、满蒙汉三种文字及弓箭骑射。早晨6点钟到书房,先练拉弓射箭,次习蒙古语、满语、汉文及书法。每日“卯入申出”(早5点至下午3点),无论严寒酷暑。皇帝亲政后,仍十分重视学习,前、中期的康、雍、乾三帝都有相当高的文化造诣。康熙帝为深入研读经史,继位后还制定了日讲和经筵制度,由讲官每日轮流入侍进讲儒学经典,不管政务多么繁忙,也从不间断。雍正皇帝则“每当临朝听政、巡幸弥狩之余,展卷留连,未尝不悠然而有得也”。认为“古者六艺之事,皆所以涵养性情,而为道德之助也”。乾隆帝更是“自十有四岁学属文……其间日课诗论杂文,未尝少辍,积成卷帙”。(《乐善堂全集》卷一)
   正因为清前、中期的几位皇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位后更加刻苦读书,因此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赋诗、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一定作为。如顺治帝喜绘画,曾画《牧牛图》赐与国史院的大学土;康熙帝善书法,“自幼习书,豪素在侧,寒暑靡间”,练得一手好书法,其作品对清代文化艺术的繁荣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乾隆帝不仅书法、绘画堪称双全,而且更喜赋诗,一生写诗4万8千余首,从数量上看堪称我国历史上最多产的一位诗人。
   清代皇帝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熟读中国传统文化,还学数学、地理、天文、哲学、音乐及药理、解剖等自然科学。康熙初年,“诏募天下知算之土”入京,任用西方传教土为老师,徐日升、张诚、白晋、安多等都曾轮流到养心殿授课。据载,这些老师“每朝四时至内廷侍上,直至日没时还,不准归寓。每日午前二时间,及午后二时间,在帝侧讲《欧几里几何学》,或理学及天文学等,并历法炮术之实地演习的说明。归寓后,再准备明日之工作,直至深更入寝,时以为常”。在中西教师的教授下,康熙帝有了较深的理学知识,一改前代重文轻理的现象。尤其是他对数学的重视,对我国数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康熙五十二年(1731年)创设算学馆、编纂《历象考成》、《数理精蕴》等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都是在康熙帝的组织下完成的。他本人对数学更是采取学以致用的态度,曾说:“尔等惟知朕算术之精,却不知朕学算术之故。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致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人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现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楠木镶银白算术学习桌和数学演算草纸等,都是康熙帝学习数学时使用的。

   衣  食

   清朝入关之初,曾一度提倡“满语骑射”,采取防止汉化的一系列措施,在衣、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入关前的满族,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地区,是以狩猎和半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其衣服宽大,衣袖窄小,并呈马蹄袖形式。入关后,这种衣饰形式不仅得到保留,而且还对不同阶层人的衣著作了明确的规定。皇帝身为“真龙天子”,衣饰享受最高等级,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重大典礼活动穿衮服,平时上朝理政穿朝服,喜庆节日穿吉服,平时起居穿常服(亦称便服),外出巡幸穿行服。穿不同服装时戴不同的冠,如朝冠、吉冠、便帽等。不同季节更换不同质地的衣服,如冬季穿皮棉,夏季穿纱绸,春秋两季为袷服。服饰色彩上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的朝服、吉服“色用明黄”,并綉以历代皇帝所专用的金龙纹饰、十二章纹饰和海水、流云等象征江山万代的吉祥图案。皇帝的行服、便服多选用蓝紫、酱、驼、姜黄等随意颜色,或织团龙、或织福寿,处处体现服饰的高贵与豪华。
   清代皇帝的服装由江南三织造——苏州、杭州、江宁 (南京)负责定织与刺綉,每年按季运至清宫。清宫内又设衣服库和尚衣监,收贮皇帝的四季服装,皇帝平时穿戴的冠、予包、带、履均放在端凝殿,取“端冕凝旒”之意(只口端正严肃)。皇帝穿戴情况,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穿戴档》中有翔实的记载。如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厂子时一刻,乾隆帝在宫内行迎新礼,穿戴是“黑狐皮朝冠,穿黄纡绸綉绒靠三色黑狐赚龙袍,外套黄缎綉五彩貂皮边袷朝服,貂皮朝端罩,松石圆朝带,左边拴带穗小荷包一个,右边拴东珠云纹大荷包。白布棉袜,鱼白春绸厚棉套裤,蓝缎羊皮黑皂靴”;寅初三刻,到弘德殿进煮饽饽,“换去貂皮端罩”;辰初二刻,率阿哥王公大臣等到慈宁宫皇太后处行礼时,又“换下袷朝服,更换大毛熏貂缎白苍龙教子珠顶冠,黄缂丝满地风云黑狐赚龙袍芝蔴花端罩,金累丝松石大鞋带,(上拴)带穗小荷包一个(内装八宝两件),大荷包两个。脚穿青缎羊皮皂靴”。仅仅一个上午就更衣3次,可见服饰对于皇帝来说,不仅在于防暑御寒,更是为了显示出地位的神圣和皇权的威严。
   皇帝吃的饭食叫“御膳”,吃饭称“传膳”或“进膳”。清代皇帝每日两次正餐,早膳在辰时(7—9点,晚膳在未时 (1—3点),外加两次点心或酒膳。皇帝吃饭无固定地点,大多在寝宫或办事地点“传膳”。传膳时,御膳房太监各负其责:“背桌子”太监将3张方膳桌拼在一起,铺上带有金綫的桌单,其他太监手捧红色漆盒鱼贯而入,将各种菜肴、馒头、花卷、饽饽、米饭、糕点及羹汤等迅速端上桌。待皇帝落座后,侍膳太监先查看每道菜、汤中的试毒牌变不变颜色,再尝一尝,发现没问题,皇帝才拿起筷子进膳。皇帝用膳大多一个人单独进行,没有特别旨意,任何人不能与皇帝同桌进膳。乾隆帝经常侍皇太后用膳,体现了对其母后的孝道与尊重。
   皇帝所食饭菜十分讲究,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荤素搭配,成甜皆有,汤饭并用,营养丰富。以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二日早膳为例:卯正三刻(5—7点),“养性殿进早膳,用填漆花膳桌摆:燕窝挂炉鸭子挂炉肉野意热锅一品,燕窝口蘑锅烧鸡热锅一品.,炒鸡炖冻豆腐热锅一品,肉丝水笋丝热锅一品,额思克森一品,清蒸鸭子烧狍肉攒盘一品,鹿尾羊乌义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馍首一品,匙子饽饽红糕一品,年年糕一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碟小菜四品,咸肉一碟,随送鸭子三鲜面进一品,鸡汤膳一品。额食七桌,饽饽十五品一桌,饽饽六品、奶子十二品、青海水兽碗菜三晶共一桌,盘肉十盘一桌,羊肉五方三桌,猪肉一方、鹿肉一方共一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御茶膳房·膳》218号)这么多的饭菜,皇帝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吃剩之后要用来赏赐妃嫔和大臣。
   皇帝进膳所用餐具,都是选用金、银、铜、锡、玉、漆、瓷等名贵材料制成,式样别致,纹饰华美,不仅有日用的盘、碗、碟、杯,还有专门为“御用”特制的各式火锅、暖锅、一品锅等。一品锅为一特大锅体内,再置数个暖碗,锅下端备有小银酒精碗。使用时将酒精点燃,使锅内受热,碗内的各种食品可以在相当时间内保持温度。锅体外沿设有5个支架,架上摆放调味碟,使进餐者在一锅之中能吃到不同品味的食品。清宫藏一品锅多为锡制,呈瓜形、方胜形、椭圆形或四方委角、六方委角形,上面雕刻福寿、八宝、及卐字纹,寓福寿吉祥之意,显示出皇家饮食用具的富贵气派。
   
   宗  教

   清代皇帝以祭神为国俗。早在其祖先崛起于东北之时,就十分崇拜自然界的神灵,信奉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随着清统治者权力的巩固,萨满教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入关以后,在继续信奉萨满教的同时,还崇信佛教和道教。清宫内祭祀活动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大祀多为皇帝亲祭,中祭由皇帝亲祭或遣官致祭,群祭全是遣官致祭。
   坤宁宫是宫中祭祀场所,祭祀活动最为频繁。在这裏,依照满族传统设神位,立神竿,每天朝夕都有祭祀o“朝祭神为释迦牟尼佛像、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夕祭神为穆哩罕神、画像神、蒙古神。”此外,每年春秋还在堂子立杆大祭各一次。清宫祭祀活动有着严格的规定,祭祀的各项活动安排都由皇帝钦定,汉宫不能随往,满官随祭也要经过皇帝特许。其中坤宁宫祭神十分神秘,朝夕祭的主要仪式是:先杀猪,再由巫祝口诵祝辞,手擎神刀跳舞,俗称“跳大神”;最后致祭人员一同吃祭神肉。每逢春秋大祭及元旦次日祭祀,皇帝亲临坤宁宫拜祭,坐在坤宁宫的万字大炕上,与王大臣一起操刀吃祭神肉。
   故宫至今还收藏着两件与萨满教祭祀有关的神像,一件是蒙古神形象,即一男一女两耸“布人”,是满族先民广泛耸崇的守护神;另一件是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创世女神像。相传,满族先祖发源于布尔湖,美丽的仙女佛库伦在沐浴时,吞下天神鹊送来的一颗朱果,因而受孕,生下一位状貌奇伟的男子,取名布库里雍顺。他平息族内各部纷争,定国号为满洲。佛库伦因孕育了布库里雍顺,受到满族先民的崇祀。《女神像》画面上,佛库伦手持朝笏端坐正中,右上角有一神鹊,四周侍女环伺。画面下方有两个身著官服的人击鼓为歌。此画像原供奉于坤宁宫,是备受清室耸崇的神像之一。
   此外,清宫还有专门供奉佛教的大佛堂,如中正殿、佛日楼、梵华楼,也有随各宫殿而特设的小佛堂、佛龛及佛像。皇帝每日早、晚要进佛堂拈香,每月初一,清宫御茶膳房恭备佛前供晶,以时鲜菜蔬、瓜果及点心荐新。皇帝则亲自到佛供前读佛经,拈香行礼,以示对佛教的尊崇。这裏就不一一介绍了。

   娱  乐

   每天常朝以后和晚膳之和是皇帝娱乐消遣时间。清宫娱乐活动项目很多,有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文玩风筝等等。由于每位皇帝的个人喜好不同,娱乐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各朝最常见和最普遍的娱乐活动是演戏。宫内一般每月初一、十五演戏÷,过年过节演戏,皇帝、皇后生。日也要演戏,而且往往一演就是十几天的连台大戏。皇帝平日想看戏时,还可以随时传唤演小戏。为皇帝看戏,清宫内专门成立管理戏班的机构——升平署,特建了三层高的大戏台——畅晋阁,还建了漱芳斋小戏台、倦勤斋小戏台等。清前期的乾隆帝热表于戏曲,宫中添制了大批演戏行头和道具,对戏剧内容还绘成册页,以便随时翻阅。
   除演戏外,大大小小的园林也都是皇帝娱乐的场所。宫内主要的御园有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和御花园。宫外更有许多离宫别苑,如毗邻紫禁城的西苑,西郊的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帝在园林内居住、赏花、观景,还经常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如夏季在西苑南海的瀛台钓鱼;立秋后的中元节在西苑建盂兰道场,太液池中设荷花灯,皇帝登舟游荡其间;数九隆冬日,又在太液池观冰嬉等。清代宫廷画家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绘的《冰嬉图》卷,就是表现皇帝观看冰嬉的写实绘画。另一幅《道光行乐图》卷则表现了皇帝一家的天伦之乐。在幽雅精巧的皇家庭苑内,道光帝坐在敞亭内兴致勃勃地观看幼童放风筝,其子女们正在嬉戏游玩。女孩则站在梅枝前观赏,年龄稍大些的皇子们,端坐在亭内读书习字。全图颇具家庭乐趣,表现了身居九五之耸的皇帝也与平民百姓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和追求家庭享乐的一面。

   寝  居
   
   晚上酉时(7点)以后,皇帝进一次晚点或酒膳,然后默念一阵佛经(手数数珠)或稍事休息,便开始沐浴入寝。顺治、康熙二帝以乾清宫西暖阁作为寝宫,自雍正开始,历代皇帝都住在养心殿后殿。
   养心殿后殿面阔5间,正间设宝座床,是皇帝在寝宫召见大臣的地方。东、西次间是卧室,各设一铺寝床。寝床宽大,锦綉被褥,双重丝绸床帐,帏幔低垂,显得无比豪华。
   按照清代家法,幼年即位的皇帝到了成婚年龄,行过大婚礼后,新婚夫妇即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共寝3日,其后便各回自己的寝宫。平时皇帝不能到妃嫔宫内过夜,若要哪位后妃侍寝,只能把她们召到皇帝寝宫。晚上召幸谁,则由皇帝在晚膳时翻牌而定。后妃们每人都有个绿头牌,早在选秀女时,应选女子将姓氏旗籍书于竹签牌上,以备皇帝挑选。竹签牌的头上染有绿漆,故名绿头牌。后妃绿头牌的用途,只是备皇帝召幸使用的。被召幸的后妃,当晚不再回自已的寝宫,但也不能整夜陪侍皇帝,而是在另一间暖阁的寝床上入寝。皇帝入寝时,两龙床同时放下帏幔床帐,除随侍的太监外,任何人不许靠近寝宫。
   清代皇帝日常生活,都记录在《起居注》册和《内起居注》册中。此外,皇帝大婚、册立后妃、遇幸生子等有关生活大事,都有《大婚档》、《玉牒》、《册文》、《遇喜》档等专门记载,此不赘述。总之,清代皇帝的一天,内容丰富,生活奢华,这里介绍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侧面。
   


作者:故宫博物院馆员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帝一家在紫禁城内的主要娱乐是听戏,听小曲。
   逢年过节,皇帝登基,帝后生日,宫中都要演戏。乾隆、光绪两朝,宫中的演戏活动尤其频繁。在元旦、万寿、千秋等节日,往往连演十来天,每天从早上到下午,规模都很盛大,不仅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看、皇太后、太妃、太嫔们看,还经常分批召王公大臣进宫看戏。


   节令月月有,元旦之后,每逢上元、立春、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也都演出应时的应承戏,因此,宫中几乎月月都有演戏活动。
    宫中的戏台很多,室外有养性殿的畅音阁,漱芳斋院内戏台,长春宫院内戏台;室内有漱芳斋的风雅存小戏台,乾隆花园内倦勤斋室内的小戏台,此外,在颐和园有德和园,在避暑山庄有清音阁,也都是规模极大的戏台。

     宫内最大的戏台是畅音阁,共三层,从上往下,分别叫福台、禄台、寿台。最上层的福台台面中间,有个大井口,演某些戏目时,可以用架在井口边上的轱辘把人物和布景吊到下层台面上,表演神童天女之类从天而降。福台台前的台面,可供演员表演。中间的禄台,台面中间有三口大井,前面的台面也供演员演出。最下面的寿台,台面最宽最大。台面中央和四角,有五口地井,平时以木板盖上,演员在上面表演。演出某些情节需要时可以打开,开动绞盘,把布景或人物从低下或水中缓缓浮起。
      畅音阁后是扮戏楼,供演员化妆之用,有宽大的楼梯连接畅音阁三台,供演员和后台人员上下。
      畅音阁的对面是阅是楼,两者之间是个长方形的院落,两侧有回廊。帝后看戏的地方在阅是楼,应召前来的王公大臣站在回廊下看戏。
     宫中的演戏活动,在道光十年(1827)以后,管理机构由南府改成升平署,机构设在南长街南口的南花园内。由太监组成的戏班,就在署中演戏。清朝晚期谭鑫培、杨小楼等著名京剧演员都曾应召到宫中或颐和园内演过戏。升平署在管理宫内太监戏班,布置演出活动之外,还注意从各地收集专供帝后看戏

的剧本。至今宫内还存有各种手抄本近1000种,有昆腔、弋阳腔、也有京剧,其中有的还是所谓内廷大戏本,如庄格亲王撰的《鼎峙春秋》(演三国故事)、张照撰的《升平宝筏》(演唐玄奘西域取经的故事)、张照撰的《劝善金科》(演目莲救母的故事)等。此外,还有各种唱本、岔曲、鼓词等。
   《升平宝筏》长达240出,在乾隆八旬寿辰演出时曾连演10天之久。
    西太后总揽军政大权时期,宫中演戏活动更多。光绪十年(1884)庆贺西太后50寿辰时,从九月十二日起,在畅音阁演大戏半个月。她的生日是十月初十,从十月初八以后,又连演了九天。十月时日那天,西太后到阅是楼看戏,光绪帝后站在旁边,王公、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御前大臣等亲贵重臣,也都应召前来陪同看戏。院内装饰富丽,仅福禄寿灯在阅是楼及院内檐下及回廊内外就悬挂了450多盏。


    宫中演戏用的精工细作的戏衣、刀具、乐器以及演出戏目彩图等等,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的还有不少,都已是十分珍贵的戏剧史料了。

摘自《故宫掌故》第73-77页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斤木   


      满洲族是个勇敢尚武的民族。皇家企图保持“马上矫健”的民族风姿。于是便在练兵演阵和游乐嬉戏中,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打围即狩猎。

  皇家围场名之曰木兰。“木兰”本来并非地名,有人说是“围场”的意思,其实不然。满语“围场”这个概念音译是“辉罕”,“木兰”意思是“吹哨叫鹿”。原来满族的祖先半牧半猎半农。半猎民族聪明,尽量避免与猛兽相搏。那猎法是温和夹杂残忍,其实是狡黠。其中一法:用桦树皮削剪卷拢成口哨,吹出“鹿鸣悠悠”。特别是在鹿群密集之草泽丘陵区,公鹿嘶嘶,母鹿咪咪,情发于衷心,爱吸引奋蹄。听得哨鸣,被性爱激动得难分真假,“她们”都循声而来,期盼着“阿哥阿妹”亲亲热热一吐相思之苦,谁知等待他们的是网罗、洞窟、箭镞、利刃的戗杀!这就是“哨鹿”,这就是“木兰”,久而久之,“木兰”便由动词而成了名词,有了辉罕的意思。“辉罕”倒不见用了。

  清朝皇家“木兰”很多,譬如“獭木兰”音译“海伦”,“鹅(雁)木兰”音译“扎龙”等等。综合性的“木兰”在承德以北,南北宽四百里,东西长三百余里,大概范围是今天的翁牛特、敖罕、科尔沁诸地、西拉木伦河两岸。东面立界,种柳条,数年成墙,区分内外。很像今天的“自然保护区”,这“墙”称作“柳条边”或“柳边”。其地毗连千里,林木葱郁,水草茂盛,林中卧虎,草稍飞鹿,雉鸣狼嚎,鸟语莺啼。平时封禁,断不许闲人砍柴搏猎。每至秋季,皇帝统帅八旗精锐,按阵法分布四围,或“赶帐”惊起野兽,或“打卡子”拦劫,或“合拢”圈赶。最后,按皇帝亲自确定的战略,按时按部就班合围,指定某王爷某贝勒某侍卫率队冲锋猎捕。此刻,炮声鼓声风声树声,声声惊心,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刀落处血溅,箭饮时羽飞。千军万马中,千禽哀鸣,万兽惊啼,狼奔豕突,真一幅鏖战图画。这“木兰”打围康熙年间定为制度,其实含有明确的练兵演阵锻炼队伍的动机,也有临阵拣选人材的用意,更有笼络蒙古、耀武塞北的政治目的。乾隆帝八岁时,曾随乃祖父康熙帝到木兰打围。侍卫引导他上马射熊,那熊突然扑到马前,直站起来,康熙帝亲自开枪击毙大熊,回头看这小孩子轻提马缰,神色自若,赞诩他有“人君之表”。存下了立乾隆之爹胤祯为太子,以便久后传位于乾隆的主意。

  后来,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亲率八旗劲旅,在木兰设伏,一鼓聚歼。地形熟悉也是一个致胜的原因。嘉庆年间,还照常打围。有一回,一头黑熊连破数重保护圈儿,差点就到御前,亏得侍卫七额附向前搏击,被熊一跤撩动,拿来坐在腚下,七额附急弓后腿,脚蹬熊背,把熊推到崖下摔得粉碎,真是险!道光以后,清王朝内外交困,军队忙得打真仗还打不过来,“八旗”兵也不成“旅”,更没有“劲”,清王朝老迈得连围也打不成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9-28 04: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成为真正护肤养颜高手,一定要看看清朝后宫的养颜秘方!
  在故宫东路永和宫展出的《清代妃嫔展》首次公开了“御药房”的一些和妃嫔有关的秘方。记者昨天采访相关专家,为读者解开有关宫廷妃嫔的谜团。
  紫禁城后宫生活最新揭秘
  数百年来,素有“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的宫廷妃嫔们,生活状况究竟有何神秘
?在被高高的宫墙所隔离的神秘世界内,她们的衣食起居、言谈举止,是否如一些宫廷剧所述那样?近日在故宫东路永和宫展出的《清代妃嫔展》可能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些问题,记者为此还专门采访了相关专家,将深藏宫中的妃嫔们的哀怨闲愁经历告诉读者,以揭示笼罩在她们身上的神秘面纱。
  缺少锻炼 养生长年靠药剂
  久居深宫的妃嫔们多数病弱,长年以丸药、汤剂为伍
  此次展览将成为故宫的一个常规性展览,但是相关题材的展览在故宫的历史上却是首次,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作为清代医药重地“御药房”的一些和妃嫔有关的秘方也首次公开亮相。
  妃嫔的养生保健,是此次永和宫妃嫔展览的一大亮点。因为追求长寿、祈祥求瑞也是每一个深居禁宫大内妃嫔的良好愿望。然而由于久居深宫,寂寞孤独,加之平素缺少身体锻炼,她们多数弱不禁风,有的甚至久病缠身。她们长年以丸药为伍,汤剂相伴。
  清宫的御药房珍藏着大量的妃嫔用药底方及药材药具,它们为后人了解清代后妃们疗疾养生提供了翔实的佐证。
  此外,故宫院藏的宫廷药方中,还有安胎、补肾、理气、活血、健脾等内容的药方,但是它们并未公开过,也更未合理开发利用。
  消磨时光 抽烟打牌做针线
  虽然养尊处优,妃嫔们打发时光的玩具并不很多
  幽居深宫大内的妃嫔们,其休闲生活是什么样的,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一朝入选帝王宫,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妃嫔们,虽然表面上享受的是荣华富贵,但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宛如囚禁笼中的金丝雀,一道厚厚的宫墙,把她们与紫禁城外热闹喧嚣的繁华市景割断开来。
  “粉妆宜面玉搔头,深锁春光一院愁”,实际上在闲暇之际,妃嫔们只能对镜贴黄,调脂弄粉,或穿针引线,细绣荷包,或手揉核桃,养神入定,或围聚一桌,博弈打牌,或手持烟袋,喷云吐雾,或丹青绘事,怡情自乐,聊以打发寂寞漫长的时光。
  在故宫展出的展品选出了一部分妃嫔们消磨时光的玩具,它们把妃嫔们的闲情逸趣通过这些文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在“珠翠华服”展览部分,展现的是妃嫔的各类穿戴首饰,充分体现了流金溢彩、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妃嫔作为陪侍帝王左右的特殊群体,她们过的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在其各类生活开销中,仅衣服首饰这一项便是名目繁多,妃嫔的服饰包括袍、褂、裙、氅衣、坎肩以及冠、钿、扁方、头簪、流苏、手镯、指甲套、耳坠、戒指、鞋等各种穿戴用物,无一不是珠光宝气,极尽奢华。
  瑾妃生活原状展位于永和宫后殿的同顺斋中,瑾妃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入宫后就一直居住在永和宫后殿的同顺斋里,这里至今还保留了当年瑾妃生活的原状,如同顺斋西暖阁里的瑾妃入宫时的龙凤双喜喜床,同顺斋东暖阁里瑾妃亲手写的贴落、对联等,都向世人展示了这位晚清王妃的生活侧影。
  看重名位 每日饭菜差别大
  从皇太后到贵人,每日供应的粮肉、菜蔬数量都不同
  永和宫举办的清代妃嫔生活展分为秀女遴选、册封制度、日常用度、养生保健、休闲生活、珠翠华服以及瑾妃生活原状展等几大部分。
  秀女遴选,是清代后妃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清代的秀女挑选,由户部主持,每三年选阅一次。为保持旗人的纯正血统,仅从满蒙汉八旗女子中择取,为确保皇帝对“秀女”的充分占有,凡芳龄13岁至17岁未婚旗女必须经过选阅。被选中的在户部记名为秀女,备为皇帝选择嫔妃或给皇子、亲王指婚,只有落选者方可嫁人。待皇帝到了成婚年龄,对记名秀女再进行复选,从中选择皇后一人,嫔、妃人数不定。
  清代对妃嫔的册封制度,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清代后、妃、嫔等级的确定,必须通过颁发“册”“印”的册封仪式。皇帝大婚册立皇后仪式隆重而繁缛;册封妃、嫔仪式则较为简约。“册”、“印”是后妃名分的代表,其文字由礼部拟定,由工部用黄金(或镀金)镌刻。清代册封制度规定,贵妃以上册封用金册、金宝,妃为金册、金印,嫔仅有金册而无印。
  而妃嫔的日常用度,包括宫分、铺宫。宫分是上自皇太后、下至贵人、常在、答应等人每年按等级所供应的金银、布匹以及每月、每日所供应的粮肉、菜蔬、副食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包括绸缎、貂皮、米面、炭蜡等项;铺宫是指皇太后、皇后、妃嫔以及福晋等人宫内所用不同等级的金属器皿、瓷器、漆器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在等级森严的清宫大内,由于妃嫔的名位不同,在日常用度的数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依其等级而递减。
  链接:慈禧的宫廷生活
  作为清代后期的国家统治者,慈禧太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及显赫的地位,但是国事和家事仍然给她带来了诸多的烦恼,不过她善于调整自己。
  与多数帝王相比,她的日常生活处处显示王者的尊贵,但她又有普通女性的爱美欲望。“美”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容颜之美、服饰之美等。
  在政务之暇,她的休闲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如看戏、逗狗、玩纸牌等。为慈禧备膳的寿膳房厨役、太监共200多人,慈禧太后的膳食原料多为新鲜蔬菜、山珍海味。每餐荤素搭配,冬季食羊肉、鹿肉等热性食品,夏季食用野生的茯苓、山菜、蘑菇等。而粮食中做粥用米就有京米、紫米、薏米、粳米、老米、小米等。
  慈禧太后所用的餐具为金银玉翠器及细瓷盘碗,冬天多用金银暖锅和银制暖锅。每品菜上均有银制的试毒牌,长约三寸,如菜有毒,银牌即变色。她使用的筷子为象牙质镶金头。
  据悉,慈禧对自己的容颜之美十分看重,每天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她坚持早晚用温水洗脸、敷面,用按摩器按摩面部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扬州产的宫粉、苏州制的胭脂和宫廷自配的玫瑰露护肤美颜。慈禧还相信中药美容,根据皮肤的变化经常请宫廷御医“谨拟”医方,直到晚年,她的皮肤仍有弹性。
  头发的养护和梳理也是慈禧美容的重要环节,御医专门为她研究配制口服、外用的养发中药,为她梳头的太监以及梳头用具都经过精心挑选。
  而慈禧对牙齿的护理也很科学,既用中药保护,又用药具医疗,七十多岁时仍面颊丰腴,嘴部棱角分明,没有掉牙、缺齿等口腔疾病。
  四制香附丸——具有舒肝解郁疗效的药方
  香附1斤(用黄酒、盐水、童便、陈醋各四两炒);当归8两;生地6两;酒芍6两;蕲艾3两;丹皮3两;条芩3两;元胡2两;丹参2两;白薇2两;泽泻2两;青皮2两;砂仁2两;川芎4两;共为末水丸。
  郑重警示
  此药方为故宫秘藏,仅供科学及历史研究之用,切勿擅自采用。
  清宫妃嫔“宫分”分配表
  宫分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猪肉
  (每日量) 12斤 9.8斤 9斤 6.8斤
  小牲口
  (牛、羊等) 1只/日 15只/月 10只/月 10只/月
  白糖
  (每日量) 5两 3两 3两 2两
  香油
  (每日量) 8两 6两 6两 5两5钱
  茄子
  (每日量) 10个 8个 8个 6个
  王瓜
  (每日量) 10条 8条 8条 6条
  宫分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宫绸
  (每年量) 两匹 两匹 一匹 一匹
  云缎
  (每年量) 6匹 4匹 4匹 两匹
  绵绸
  (每年量) 6匹 5匹 5匹 3匹
  锡茶壶
  (每人量) 4把 4把 4把 2把
  瓷碗
  (每人量) 50件 40件 30件 20件
  宫分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瓷盘(每人量) 白里黄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2件 蓝地黄龙瓷盘2件
  注:宫分即清宫内、上至太后、下至妃嫔每年按照等级供应的金银布匹及每月、每日供应的粮油菜蔬、副食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69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5 21:47 , Processed in 0.028728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