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590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最最爱的十三爷--爱新觉罗,胤祥--修改关闭中

[复制链接]
35901 122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6 0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小语:胤祥偏文,来看看他的才子风范

胤祥诗作选
胤祥诗作       摘自《熙朝雅颂集》

恭读御制耕织图诗敬成二章

历历三时况,如陈七月篇

秋云青甸里,春雨绿畴边

圣政先无逸,皇心重有年。

孜孜宵吁意,总向画图传。

玉帛梯航远,山龙绣绘工。

岂知寒女事,犹入睿吟中

勤俭昭谆俗,劳思爱古风。

垂裳开至治,衣被万民同。

        题   画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瑶圃琼台玉作铮?呷瞬咤垮鼻疟摺?

  诗成自为丰年喜,沽酒寻梅亦偶然。
----------------------
       试   马
  名骥来天厩,翩翩过苑门。
  风吹朱鬣动,沙浅玉蹄翻。
  纵有驰驱力,宁酬豢养恩。
  长嘶频顾影,矢志交腾骞。
-------------------
       西   郊
  夹道千行苑柳斜,青青芳草衬晴沙。
  春风十里西郊路,开遍墙头处处花。
-------------------
       西   山

  霁色来西爽,去端见远峰。
  翠含新雨重,青爱晚烟浓。
  逸兴登山屐,清音隔寺钟。
  何时探胜迹,泉石纪游踪。
-------------------
       春 昼
  物候深春好,迟迟昼漏长。
  柳塘新水绿,花雨小帘香。
  波暧看鱼跃,泥融喜燕忙。
  熙然俱自得,游泳赖轩皇。
---------------------

     銮回恭迎敬赋
  
  紫塞回銮近,瞻依隔半年。
  记从初夏候,又及小春前。

  村落丰收好,郊原霁景妍。
  圣躬多悦豫,喜共万方传。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爱新觉罗胤缜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9-26 0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妹,加油~~~
剥落的帝制 我也不过是青史中的一段文字 功过自有评说 天付与的权力 伴随着血腥 我成了天下最孤寂的人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6 14: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四爷关心!偶会粉努力地继续下去的!

[ 本帖最后由 bugbug 于 9-27 17:13 编辑 ]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2: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十三的儿女在雍正时代不能说是完全地幸福,因为他们的身份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一生应当完全地献给当时的朝政。

十三的子女在雍正年间成婚的政治联姻的一位都很浓哦,弘昌的继妻是阿齐图的女儿,这位在雍正年间一直担任步军统领,深得雍正信任,拣选侍卫、挑选外任武官都是交给十三和他一起办的。昨天晚上我还一直在想,雍正有什么制约十三权力的方法没有,当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他。今天桐桐一贴这个帖子,敢情又是儿女亲家,没话说了。

弘皎的第一个老婆是鄂尔泰的侄女,个中含义就不用说了。继妻是查朗阿的女儿,陕甘总督,专负责大军的后勤保障,另有监视岳钟琪的意思。这下西北重镇,总督是儿女亲家,西安巡抚武格是十三的门下人,更便于控制了。

和惠公主嫁的是蒙古两大统兵将军之一的丹津多尔济的儿子,清朝唯一的蒙古亲王世子色布腾。他们的儿子后来取了慎郡王允禧的女儿多罗格格(完全差辈了)。

好像看起来就是最有的能承袭怡亲王爵位弘暾的夫人出身稍微低点,不过它毕竟是富察氏,又是世袭的佐领,豪门大族肯定是没的说了,不知道跟马齐、孝贤他们沾不沾亲。

还有一个很好笑的事,弘昌的第一个妻子和弘昌成亲的时候,她父亲从弟弟那借了三千两银子办喜事,她父亲的弟弟是恒亲王(老五)属下的护卫,钱用俸禄抵折只还了二百七十两,其他的一时还不上了,这事不知怎么让雍正知道了,小四多管闲事的毛病又来了,说:“恒王自其属下索取亦足矣,这些由其王替之交还吧。”(不但把老五编排了一顿,还让人家出血,真是....)而且还不让这一家人再在恒王属下呆下去了,把他们一家都抬入了正白旗(光听说过嫔妃外家抬旗的,头回见识亲王的儿子的外家也可以抬旗的,小四这恩典施的都离谱,恒王得多窝火呀,替人家办喜事出钱不说,还白白少了一个佐领的属人)
BY TOUTOU

关于这个,雍正还说此人“不可留在王(恒亲王)门矣。如何安置之处,著该旗臣等议奏。”众臣子听到后自然溜须拍马屁,一众附和说让他们合族抬入镶白旗或正白旗,请皇帝定夺。因为这等事情的确是偏了道了,所以雍正的批复是“合族者免,其家七人抬为正白旗”。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2: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十三的折子有些也颇有些搞笑,来看看可爱的十三的一些让你爆笑到不能的折子吧!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请万安折(保你爆笑~)——录入:洗桐女史、toutou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请万安折
雍正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等恭请皇上万安。
    切臣等于二十二日恭折请安,皇上批曰:朕躬甚安。臣等见此,喜悦之至。且又谕曰:尔等安好?臣等见此,不胜感戴。臣等皆系承蒙皇上隆恩之人,又叠沾嘉谕恩泽,何胜欢忭,委实安好。圣主办理天下之万事,而臣等遵照训谕尽行游猎,除沾恩之外,并无他事。皇上若不为我众奴才而圣意有所忧虑,则我众奴才之福矣。谨此顶戴具奏。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和硕庄亲王臣允禄、领侍卫内大臣公臣马尔赛。
    朱批:朕躬甚安,尔等安好?朕确为尔等忧虑。所忧虑者,当尔等肥壮而返还时恐怕认不出来也。

ps:十三他们去游猎耶,羡慕死了~呵呵,小四去不成所以吃酸醋了吧,哈哈~说什么“所忧虑者,当尔等肥壮而返还时恐怕认不出来也”,真是笑死我了,这家伙居然拿十三开涮开起玩笑来了~
不过君臣分际还是很明显的,看十三措辞奴才就知道了~弘昼的请安折中也有自称奴才的,唉~

估计这次游猎另双方都很愉悦吧,呵呵,十三他们打了鹿给小四耶,看把小四美得,还来了句感叹“惜哉!鹿也。” ~看了十三和雍正关于这次游猎的几个折子,都快把我笑翻了~某桐懒,就只再录一个与之相关的折子吧,双方互相调侃,真是有趣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报赴围众人学习游猎身体健壮折     雍正二年八月初四日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等恭请圣主万安。
    切臣等于七月二十七日具折请安,皇上朱批谕曰:朕躬甚安,尔等安好?朕确为尔等忧虑,所忧虑者,当尔等肥壮而返还时,恐怕认不出来也。钦此。
    臣等当闻此谕,确不知应如何奏闻。此次赴围众人,特蒙圣主殊恩,务必学习游猎,且臣等之旧疾,亦得清除,身体亦将肥壮。倘若确实发胖,而不甚寓目,(朱批:甚好。)则将如何好。臣等待为此事惶惊奏闻。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和硕庄亲王臣允禄、领侍卫内大臣公臣马尔赛。

朱批:朕躬甚安。尔等安好么?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惟独马尔赛回来时,恐其马力不支,朕委实为之悬念。著怡王选备二匹脚力强而能支撑之马,以赏赐于马尔赛。倘若尚未发胖,则毋庸赏赐。

ps:呵呵,不知道大家关心不关心马尔塞有没有得到一匹好马,某桐倒是很想知道,所以冒着肚子笑破的危险,继续看去,想要找到后续报道,结果居然真的被我找到一则题为“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报发胖马尔赛已赏给脚力强马匹折”的奏折~我晕,十三真是够能陪小四“胡闹”的,明知他哥是闲得无聊拿众人调侃呢,还跟着他继续这个游戏,笑死,笑死~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报发胖马尔赛已赏给脚力强马匹折   雍正二年八月十四日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恭请圣主万安。
    臣等于本月初四日恭折请安,奉皇上朱批谕曰:朕躬甚安。尔等安好么?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惟独马尔赛回来时,恐其马力不支,朕委实为之悬念。著怡王选备二匹脚力强而能支撑之马,以赏给马尔赛。倘若尚未发胖,则毋庸赏赐。钦此。臣等恭聆之余,心中甚觉快慰。仰赖圣主殊恩,即便发胖后如何不堪寓日,臣等亦无顾虑。再,马尔赛此次仰蒙皇恩,委实发胖而不堪寓日,且其身体又笨重,每日仍领中军纛爬大山,故臣等从御用新马群中挑选二匹脚力强马匹,巳赏给马尔赛。为此谨奏闻。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和硕庄亲王巨允禄。
   
     朱批:朕躬甚安。尔等甚好?览奏。

ps:我把这个折子也录下来了 ~可怜的马尔塞被他们兄弟拿来调剂情绪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报围猎返回京城等事折  雍正二年八月十四日

    和硕怡亲土臣允祥等谨奏:为奏闻事。
    臣等于本月初四日所奏折子,于初九日酉时到来,奉上朱批谕曰:欣慰览阅。倘若鹿尚不甚鸣叫,可以延期二三日,于二十九日返抵京城,亦为好。惜哉!鹿也。 著尔等依据情况酌情而行,若令初次学习游猎之人,并小子们,已经回家之后仍能思念,方为有趣。钦此钦遵。臣等此次围猎,若不下雨住宿,可于二十六日抵达。自出来后,固雨耽误,住有五宿,以致日期缩短。幸蒙皇恩,延期二三日,指定二十九日返抵。因而臣等行走,有所宽松。再,以臣等之愚悃,圣上殊仁,恩施众奴才以习学之,欢悦之。故而非但其刚学习行走之人,且其曾经行猎之老人,当皆到家之后,亦必思念矣。对于皇上欣悦而所颁谕旨,臣等不姓欢忭知之。为此据实奏闻。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和硕庄亲三臣允禄、领侍卫内大臣公臣马尔赛。
    朱批:欣慰览阅。

PS:十三其实就是乐不思蜀,正巴不得小四说延期二三日再返回呢,当然“钦此钦遵”了~



            领侍卫内大臣马尔塞等奏谢训喻能发胖事折  雍正二年八月十四


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塞谨奏,为谢恩事:

本月初四日,臣随王等请安一折内,奏有皇上朱批谕旨曰:“惟独马尔赛回来时,恐其马力不支,朕委实为之悬念。著怡王选备二匹脚力强而能支撑之马,以赏给马尔赛。倘若尚未发胖,则毋庸赏赐。钦此。”对此一谕,臣恭阅之下,不胜惘然,不知所措。奴才仰蒙圣恩颇多,无论如何报答,如何感激,亦难以语言具奏者,诚然属实。奴才务必不辱皇上之高恩厚泽,竭力报效,臣不胜欢悦,叩谢圣恩。

朱批:尔虔诚具奏,朕俱鉴。知道了。



PS:马尔塞比起我们十三来,无趣太多了,光在这儿表忠心,一点儿都不会幽默,唉,看来默契这东西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报返抵京城日期迫近折  雍正二年八月十九日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等恭请圣主万安。

臣等于本月初九请安这内奉有皇上朱批曰:朕躬甚安,钦此。钦遵,臣等何胜欣悦。到京日期迫近,一俟叩见皇上金颜,臣等势必悦而益悦。为此谨奏。

朱批:朕躬甚安,尔等所悦者,不过快到家中罢了,朕确为尔等思恋木兰地方,尔等俱好?



Ps:难道在四四眼里十三是个很恋家的人么?兆佳氏幸福啊~看四的样子似乎有点吃醋,哼,我猜你就不是想我了,是想你老婆了吧。不过十三这马屁拍的,真素,还悦而益悦~



             和硕怡亲王奏报自伊玛图安全行邸博洛城折  雍正二年八月十九日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等谨奏,为奏闻事:

臣等本月初九日所奏折子,于十四日申时送来。皇上朱批谕曰:“兽少,可有夏日杀兽之人?”(朱批:已知有杀兽之人。)朕闻尔等平安而回,高兴而行,殊甚欣悦,钦此。钦遵,皇恩浩荡,圣意如此悯恤臣等众奴才,臣等实不胜感激。臣等将十九日始返情形也已具奏外。自此陆续前行,来至伊玛图,并沿伊玛吐而下,十九日来至博洛城。(朱批:实为可喜,此次派怡亲王为首众人,比有喜也。)此次围猎,皆赖于皇上之圣意、指示、教诲,而天(朱批:应抬格。)佛、(朱批:喜中不含此二者之名,朕继位后,初兵青海,尔等初猎,实乃天、佛、皇父、天神之悯佑恩泽。)又感应,是以毫无过失或受伤之处,确为喜悦,平安之一次。臣等行期较宽松,可于二十九日抵京,时经觐见圣颜之后,在将高兴行走之处详尽具奏。(朱批:难以具奏周全。)为此谨奏。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和硕庄亲王臣允禄、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塞

朱批:尔等到家之后,是有瞒朕而不奏闻之处,朕亦能猜中。喜候尔等。



PS:满怀喜悦的写奏折方与看奏折方。十三激动地连抬格都忘了,这可不像他的风格。还有啊,这青海初兵和他们去度假打猎往一块比,年羹尧还不要疯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呀。还要回京之后详尽奏闻,这不成心气雍正么,小四也不示弱,说你们这群玩儿疯了的人只怕乐得找不着北了,都奏不周全了吧。太满怀性情的一个奏折了,喜欢喜欢。悠悠欣悦录入。



         和硕怡亲王奏报于木兰地方游猎之时日折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和硕怡亲王臣允祥等恭请皇上万安;

臣等与本月十九日具折请安,皇上朱批谕曰:“朕躬甚安,尔等所悦者,不过快到家中罢了,朕确为尔等思恋木兰地方,尔等俱好?”臣等仰赖皇恩皆为好。此次游猎,皇上特令我等众奴才以习之,以悦之,且木兰地方水土宜人,又甚奇妙,人人皆在有所留恋,此皆不出圣上之洞见。然而臣等每日习于皇上跟前役使行走,今出来游猎已近四十日,不曾得以觐见圣颜,委实思念皇上。恳请皇上明鉴臣等之些微诚意,为此谨奏。

朱批:尔等已无数次听闻朕安,朕亦得知尔等相安愉快。此如同在一起矣,何须思念。若为有之,方不思念。



PS:我发现十三给四上折子可真叫一个勤快,就像偶们桐桐发贴似的,每见必回,而且一回就是两三个,充分满足偶们的需要。估计每天四四带着眼睛该看奏折了,先翻一遍,找到十三的折子愉悦一下身心,然后再看别的。我就不明白了,十三办水利,堪陵寝,折子都哪儿去了,要按他这个效率,应该是不少的,怎么就找不着了呢?我现在都不想看什么机密谈话了,让我看点儿请安、谢恩的折子还不行么?


BY TOUTOU & 洗桐女史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3: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看看四四过生日,十三都送了些啥!精挑细选的颜色,大部分都是茜色,也就是深红色,讨个吉利好意头,毕竟是四四的生日嘛!

十三送给四的生日礼物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启怡亲王,今年万寿节呈进活计内欲做万年九英一件,文房九宝一件,嘉禾九瑞一件等语。奉王谕:准做。遵此。此三项活计未用官粮官钱,系怡亲王恭进的。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万年九英盆景一件,系杉木胎退光漆花洋金吉祥花盆一件,象牙茜色松树一棵,老来少二棵,万寿菊二棵、竹子四棵、葫芦九个、蜡柏灵芝五个、寿山石灵芝四个、白宣石地景。文房九宝一件,系绿端石盒(桃献无疆寿,花开不计春)紫端石砚一方,象牙茜色笔筒一件,内随笔九枝,象牙三星盒一件,象牙茜色灵芝一件,蜜蜡螭虎压纸一件,寿山石天鹿笔架一件,遂象牙座;雕虬龙臂格一件,白玉圈笔洗一件,墨床一件,随碧玉座,碧玉水盛一件,随珊瑚匙象牙座。象牙抽长书灯一件,上配铜镀金阡盘,接油信红皮白腊象牙茜色挺,嵌金箔寿字紫檀木座。嘉禾九瑞盆景一件,杉木胎退光漆花洋金花海棠盆、红铜梗叶彩画瑞稻九棵、象牙雕做稻穗、宣石山子地景。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三郎中海望启称怡亲王,今年万寿呈进活计内应做清平九有一件等语。奉王谕:准做。此项活计未用官钱粮,系怡亲王恭进的。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珐琅九管青地番花瓶一件,中管插九灵芝一件,周围八管插群仙祝寿同草花八枝。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三日为郎中海望启称怡亲王,今年万寿节呈进活计内欲做禹贡九鼎九件等。奉王谕:准做。遵此。此项活计未用官钱粮。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嵌玉顶紫檀木盖烧铜古鼎四件,随紫檀木座。烧古铜盖顶五件,随紫檀木座。柏唐阿佛保来说:二月初四日画的炉样三十张,郎中海王呈怡亲王看。奉王谕:准做。自五月至十月工作的铜烧古炉三十个,随铜座五个、花梨木座六个、锦座九个。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三日郎中海望称:怡亲王今年万寿呈进活计内与昨天保九如九件等语。奉王谕:准做。遵此。此项活计未用官钱粮,系怡亲王恭进的。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三日郎中海王启称:怡亲王今年万寿呈进活计内欲做圆明九照一件,未用官钱粮。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和牌台推广启迪彩花洋金流云幅葫芦形原名九照一件(上随铜圆镜纠葛)、珐琅定镀金宝盖白斗珠珊瑚口珠缨络刘挂(每挂上铜镀金吊牌一个、青金石云一个、蜜蜡寿字一个、蜜蜡夔龙吊牌一个、珊瑚葫芦九个,俱系鹅黄穗)、嵌金箔夔龙十二条紫檀木座一件,怡亲王、信郡王带领海望呈进。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三日郎中海望启称:怡亲王今年万寿呈进活计内余座蟠桃九熟一件等语。奉王谕:准做。遵此。此项活计未用官钱粮。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合牌彩金漆大桃式盒一件,内盛画彩桃式盒九个,各盛福寿字藏香饼并白檀、沉香、泡速、紫绛、云香等。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3: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寻历史上的十三爷——吴瑞卿

作家二月河在《雍正皇帝》书中用了很重的笔墨写十三弟胤祥协助四兄取得帝位。雍正得位后胤祥所占比重渐而退减,角色也变得有点模糊了。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书中主角是雍正皇帝,十三爷不能过分喧宾夺主。
 我因为舍不得放弃,于是开始追寻十三爷的历史。二月河笔下的十三爷潇洒侠气,重情重义,先是拚死保护当太子的二阿哥。太子贪权谋私(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最后终于被废,他就协助他认为「一心一意理好国家」的四哥争位。小说里十三爷是个带兵的皇子,最戏剧性的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智夺丰台大营,调兵拥护雍正登位。雍正做了皇帝,一直不死心地图谋夺位的八爷引来八旗诸王「迫宫」(历史可没有这种记载),也是靠十三爷掌握兵权在危急关头稳定大局。
 为了追寻十三爷,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尽力去找数据,从清代各种笔记,以至《清史》、《清实录》、《东华录》,甚至雍正的《起居注》我逐页逐字的翻,发现雍正登位前记载十三爷的史料很少,时人笔记和官修史籍极少提及。
 这位康熙的第十三子,在二月河笔下是康熙诸子争位权力斗争中的核心人物,但从我所得到资料看,在众兄弟争位时他根本名不见经传;他在历史上的真正角色是在雍正登位后才凸显的。我尝试重构这个二百七十多年前的皇子,见到的是一个异常能干,但十分低调的辅臣;雍正皇帝前期的政绩几乎全靠他造成。雍正被称为抄家杀人的皇帝,文字狱恶名昭彰,后人对他的评价偏向负面。雍正的性格行为有很多缺点,但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历史,公平地说,他是一个奋发有为,肯大刀阔斧改革的皇帝,也是中国历代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并且夹在功业显赫的康熙和乾隆之间,政绩一直较少为人注意,一般认为他只是承先启后。连雍正都没有受到公平的正面评价,辅助他的十三弟胤祥也就更少被提及了。(顺道一提,第一位为雍正「平反」的学者是旅日学人杨启樵博士,后有大陆学者罗尔康;看得出二月河创作雍正的形象,基本上受到前者的影响。)
 康熙共有二十四个儿子,胤祥本来是康熙最疼爱的。他十四岁开始随皇父巡视河工,往后康熙出巡或行猎总带着他;胤祥是陪伴皇父最多的皇子。康熙六次南巡,四次胤祥都有份儿,是去江南次数最多的皇子。可是因废太子之事,胤祥被牵连获罪,在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后被圈禁十年,到康熙去世前一年才再出现。
 十三爷被圈禁之事,史籍笔记记载很少,真相难明,甚至提及他被囚的事也几乎找不到。雍正即位后有一次提到十三弟得罪皇父被囚禁,而且在各种史籍纪录当中,有十年胤祥完全没有出现,所以我认为他被圈禁是可靠的事实。
 但胤祥究竟为甚么被圈禁,是像二月河《雍正皇帝》里所说的康熙为了保护他,也为了免他冲动闯祸而影响四皇子吗?高阳先生在《清代的皇帝》一书里推测,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发现皇长子胤禔与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合谋魇镇太子,胤祥可能是同谋,事发后胤禛把罪名推到胤禔身上,皇长子被贬为庶民并终身被囚;而胤祥要若非案发被捕,就是做了胤禛的代罪羔羊。
 皇长子胤禔事发被囚及贬为庶人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九日,而我发现胤祥被圈禁是四十九年二月之后的事。中间的一年多,康熙多次出巡,随驾的皇子中仍有胤祥在内。凭史料重构十三爷,我发现他实在很公正贤良,在背后帮助兄长,也帮了很多人。在雍正朝好几件重大的人事问题上,他都敢于坚持原则向雍正进谏,甚至促使雍正对兄弟友好而起用了几个雍正本来疑心和不喜欢的弟弟。所以,观其言行,这回我与高阳先生的推想有点不一样了。我认为胤祥可能是坚决支持太子,更可能因此向皇父进谏而获罪,这看起来更为合理。
胤祥和雍正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在自己的诗文集里提过胤祥幼时由他亲自教授算术。胤祥少胤禛八岁,十四五岁的兄长教导五六岁的幼弟,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出一幅温馨的画面。胤禛的书法是有名的,兄弟俩经常一起写书法。胤祥十四岁开始经常随驾出巡或行围,很多时胤禛留在京中,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往还的诗收在诗文集中,因而胤祥才有少数诗作留下来。
 雍正当了皇帝,十三爷在背后默默地担负起协助治国的重任。短短八年间,他帮助雍正收拾了康熙留下的财政烂摊子,清理了无数冤案,为雍正筹措了西北用兵的巨额军费,也帮助雍正奠下治国方略,引荐了不少人才,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能臣和功臣。
 雍正前期,十三爷同时掌管九职。他善于理财,总理户部(国家财政)短短几年,减了不少省份的浮税,国库却翻了倍,不但解决了康熙留下国库空乏的危机,并且为雍正筹措调度西北用兵的庞大军费。很多人只知道康、干盛世,其实康熙晚年政务和国库都成了烂摊子,二月河小说的背景非常真实。雍正接位时,国库只存银八百万两,到雍正六年却高达四千多万两(这包括迫令大臣归还国库亏空,无力还债者则抄家,《红楼梦》背景的江宁织造曹家是其中著名例子。)雍正中期打了西北大仗,最后留给乾隆的还有二千多万两库银,为乾隆留下更巩固的基础。胤祥总理刑部解决了数千积案,同时花了很多精力治河,也协助雍正整理最棘手的旗务。
 康熙晚年,经济、军事、浮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像胤祥能同时治理那么多棘手的国家大事,在历代能臣中实属罕见。雍正甚至连内务、家务,修建养心殿,以至选地建陵等,事无大小,都交十三爷负责。研究雍正帝的著名学者杨启樵博士近年从内务府的《活计档》中发现了新的资料,揭开雍正皇帝的宫廷生活面貌。《活计档》是宫内大小工务每天每项的详细纪录,非常零碎但纪录完整,内中显示十三爷连生活小节也为四哥效劳,例如雍正认为灯饰做得不好,眼镜要工匠修改等等,也是胤祥代为张罗的。
 十三爷生前是雍正身边最得力的红人,也是影响雍正最大的人,我们找不到后人对他的负面评价,显然他没有因为得到皇兄的信任而弄权或者谋取个人权势。获雍正重用宠极一时的年羹尧恃势嚣张,曾经嘲笑十三爷王府虽宏伟,但家里很多事情草率,这正好反映出胤祥公尔忘私,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他无法照料自己的家务。
 胤祥是雍正治国的骨干,气度和运筹帷幄的能力甚至比雍正为高,这还是胤祥死后雍正自己说出来的。这位家国大总管若非英年早逝,雍正皇朝或许有更大的作为。雍正为人多疑,树敌甚众,性格喜怒无常,在他身边为臣,名副其实伴君如伴虎。在诸王和臣子当中,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十七弟果亲王胤礼、大学士张廷玉都是雍正的亲信,但雍正毫无保留而真心信任的,其实只有胤祥。
十三爷不但为雍正处理很多事务,且并非是应声附和盲目执行命令,而是经常成功地向雍正进谏。胤祥之能得到雍正的亲近和信任,除了本身的作风、才能和忠心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为臣之道,功高而不震主。功高震主永远是为人臣子或下属的大忌,千古如是。历代帝王,即使最有用人之才和量者,对于锋芒太露的大臣也必有所猜忌。小说里雍正夺位成功得力于十三弟的相助,即使这是真的,记载或流传竟然都不留半点痕迹,那也足以证明胤祥懂得低调,韬光养晦。
 雍正对胤祥恩赐甚多,胤祥往往恳辞再三,处处表现得谦卑恭敬,绝不恃宠逞能,这不但让雍正放心,也使别人无从评议。他默默地帮助雍正处理了那么多棘手的家国大事,功劳全让给雍正。雍正初年施行了很多英明政策,如惩治贪污、减免浮税、清理大狱案、治好京畿河患等等,都是十三爷先献策,之后又负责执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胤祥不是低调地在背后辅助雍正,而把建议都拿上朝堂,处处显示他超凡的见识、容人量度和治国能力,雍正是否会诚心接受呢?又是否会感到受威胁而疏远甚至整治他呢?
 很可惜,雍正八年十三爷就病死了。胤祥之死对雍正是极为沉重的打击。为了这个爱弟之死,雍正做了很多破格的事。从雍正皇帝的《起居注》中可以看出,在胤祥去世后的两三个月中,雍正的悲伤激动是不假的,有时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
 十三爷默默所做的事,还是在他死后的一年间(主要胤祥去世后的两三个月)雍正亲口说出来的。雍正披露自己很多被赞许的德政,背后其实是胤祥的主意。他坦承「今王仙逝矣,若朕仍秘而不宣,则内外臣民隐被王之厚德,而莫知其由是。」雍正甚至说如果自己隐去胤祥之善,何以安心,所以「据天理本良,朕实难于隐秘。」很多事情是只有他和胤祥两人才知道的,以雍正性格之强,又极爱面子,如非由衷,实在没有必要把这些大功劳放到一个已逝世的弟弟身上。雍正还在上谕中说为了没有接受十三弟一些宽大建议,感到追悔,例如提及胤祥执行追讨国库亏空,有人曾抱怨他严苛。雍正说你们怪错人了,严苛的是皇帝本人,十三弟曾苦劝他宽容一点,他没有听。可见胤祥一生行事和忠诚,的确使雍正铭感五内。
 从历史看,为臣者不但应该以胤祥的公忠和清廉为鉴,可能更应学习他那功高不震主的哲学,否则即使有才有心有德,也不一定能有一番作为。在封建皇朝时代,君臣定位,大臣无论如何有才有德,都难以取君位而代之,君主本来就没有理由妒忌和压制能臣,可是功高震主往往使不少国家柱石悲惨收场。这是历史极大的讽刺,却又是铁一般的事实,我们或许只能用人性来解释;雍正是常人,胤祥是不平凡的人。以前尚且如此,今天我们已经没有君君臣臣的制度,上司下属的位置随时会因人和才能而逆位,遇到小气的上司,功高震主之忌可能就比雍正时代还甚哩!
 像十三爷这样忠、廉、孝、直的一位能臣,实在让人从心底敬服景仰

BUGBUG 小语:虽然全篇很大着墨于是三的忠、廉、孝、直,但是人毕竟是人,我也想自己心目中的十三是个多么完美的圣人,当然是不可能的啦!^___^。 但是十三的韬光养晦实在让我佩服,许是在失宠的那些年里悟出来的道理吧!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再来一个其他臣子眼中的十三,看看十三真是好的无以复加了。

李卫的一个奏折让我们感受十三的完美领导形象

资料:



特授云南盐驿道臣李卫为奏闻事:窃臣至愚极陋,蒙圣祖皇帝拔擢深恩,涓埃未报,更蒙皇上召见,特授今职,于雍正原年正月十二日恭请圣训,跪聆之下,无微不至……又蒙怡亲王爷(朱批:奏折内王号抬写不得,以后不可,此是你不知礼处,不必畏惧。)面谕:“我到户部不久,闻你做官好,今皇上特放你云南,可尽心报效,仍照在京一样做官才是,你今即要起身,盘费难得,料你知道,我素日也无钱,不能多帮。”随赏银二百两,臣不敢受。(朱批:此是你们私话,何必奏知,亦不得体。)又奉王爷钧谕:“我不过因你做官好,故此帮你,并非图你报答,我必奏明皇上,不是私与你的。若到云南带东西与我,不唯不受,定然恼你,总之要报效国家为主。”臣只得跪领……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一册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3: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雍正和乾隆都有为十三题诗哦!

雍正赐怡亲王的诗

赐怡亲王

天上根盘若木枝,朝阳辉映日纷披。葵星北拱输丹禁,棣萼春荣护赤墀。干济有才频入告,职司无缺亦书思。忠勤佐就升平业,长保勋名奕世垂。

赐怡亲王

勤政搂头花萼芳,亲贤心膂藉匡襄。忠诚谨慎谟遒著,公正廉明誉望张。经理度支需赞画,筹咨水土奏丰穰。年年景福由天赐,长秉丹忠达九阊。

赐怡亲王

皇皇藩服,唯德是荣。眷言贤王,谟献光明。夙夜小心,以忠以诚,弼予一人,庶绩用诚。嘉咨翼赞,朱邸斯营。上栋下宇,永且安宁。有策其基,又壮其楹。奕世承之,长卫帝京。庆既令居,式昭颂声。



如意歌赐怡亲王

彩云冉冉鸾鹤翩,鸾鹤背驭双神仙。南极西池环佩联。双双同庆帝胄贤。手执如意来当前,篆刻蝌蚪黄金填。晶莹上下星文缠,瑶台此日喜气偏。朗朗更听仙语传,唱随和老如和弦。既指山海为岁年,复言日月同团圆。煌煌带励眷便便,子孙永保福且绵。予因仙语嘉喜骈,为尔歌只如意篇。



哭怡贤亲王二首

其一

宗室屏藩重,朝端柱石崇。持身为正直,应物本虚公。青史经天略,丹心贯日忠。衔哀为作诔,难与述丰功。

其二

穗帐陈筵日,云骈载道时。悲深万民泪,痛失百僚师。献替犹如昨,仪容俨在斯。可怜风雨急,花萼损连枝。

怡贤亲王挽诗三十韵

天锡亲贤笃本枝,唯王德业赞纯熙。功存廊庙寰宇仰,道冠宗藩百辟仪。少日温恭承圣眷,髫龄孝谨荷恩慈。问安每候龙楼启,护跸常随豹尾驰。圭璧精神昭粹质,凤麟苞彩擅英姿。自然才艺该文武,卓尔端宁绝党私。三纪无惭臣子道,八年攸赖股肱咨。溯从大统祗承日,历想嘉遒翊辅时。佐理万机安亿兆,综厘庶政挈纲维。度支式定邦财裕,水利工与浩泽施。减赋蠲逋勤布算,栉风沐雨劝镃基。于流通处成膏壤,田垄开时养稻粢。九品抡才分玉石,六韬训士纵熊罴。霜威秋肃明条教,恺泽春温擅抚绥。万里边防襄庙算,两军输挽佐筹咨。任兼宫府仔艰巨,理析毫厘辨等差,伟绩固难更仆数,清标更击长久思。挥谦不恃金枝贵,精白匪求黼座知。乐善荐贤时叠叠,奉公体国日孜孜。宽仁恤下孚群望,廉洁居心凛自持。八字褒宠皆实行,四时赐赉必晴曦。庆流正喜天人合,善积还期福禄宜。岂意赓扬方际盛,忽惊寝疾永睽离。鞠躬遑恤身前计,矢志空余没后悲。犹忆恳请辞吉地,敬循薄葬守遗规。公卿徒步随旌仗,老樨扶观泣路歧。赠谥载光崇德典,加坛还树册勋碑。明祀配享千秋重,素服衔哀浃月期。纵极宠荣颁礼数,难酬懿美罄言词。应知灵爽归仙籍,留得鸿名万古垂。

年华迅速,倏值端阳。箱贡冰纨,案角陈黍,于颁赐诸王大臣之际,念及吾弟怡贤亲王仙逝已周一载,不禁凄然涕下,援笔写此

韶光荏苒暗中迁,开到榴花又一年。节届香蒲陈似旧,贡来细葛赐谁先。检文悲览贤臣颂,搦管慵裁棣萼篇。伟绩殊勋无可答,为营佳兆表新阡。

(棣萼篇:《诗经·小雅·常棣》,歌颂兄弟和睦之诗。感觉这首诗里充满了平凡和深沉的伤感,融于生活的一点一滴,感觉小四是越不想想这些事情,越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所以即使“搦管慵裁棣萼篇”,却依然要“检文悲览贤臣颂”。真是个自虐倾向很严重的人,呵呵。还有哦,他把报答十三的方法都寄托在营建园寝上了,怪不得把怡贤亲王园寝搞得那么豪华。)

端阳前一日为吾弟怡贤亲王二周之辰,每一回思辄伤怀抱。作五言律志感

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岁月如流迈,容仪何日忘。安邦思柱石,觅句梦池塘。物候频增感,情随彩缕长。

(雍正隔了两年,还为纪念十三在端午节“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真让人感叹他的隐藏在内心的怅然的记忆力。我想这时候要是他不说出来,大臣们恐怕已经不知道为什么不贺端午了吧)

壬子岁九月七日,吾弟怡贤亲王定于水东村。朕念手足至宜,兼以辅弼忠勤,献替忠款,抚今忆昔,情不能已。因亲临奠送,稍申积痛。夫神游于天,魄藏于地,亘古迄今理之常有。但以吾弟之亲贤,为国家之柱石,幽冥异路,于兹永别。当深秋草木黄落之际,朕心何胜凄怆。爰赋此诗以写怀
西风瑟瑟草离离,惨对灵筵奠酒卮。荆树凋残惊日晚,雁群零落如云悲。邈焉不返游仙梦,行矣休歌薤露词。此际亲临无限痛,九泉英爽料应知。

太常引·端午赠十三弟胤祥


[清]圆明居士



寸雨涨蘋花,新荷粉塘初见。


远浮艾香[1]渺黄昏,凉榭共把盏。


竹叶裹霜[2]三两片,心藏红豆[3]只一瓣。


别有芳馨[4]久侵月,枝头扇底[5]两依然。






《留音笔谈》后记:


时值端午,十三弟称于瑶华池见新荷,恨未同余赏。余闻之莞尔。晚间遂与弟共饮于压池水榭。进红豆粽,米香而糯,甜而不腻。池畔玉兰亭亭,暗香袭人。




--------------------------------------------------------------------------------

[1] 艾香:点明时值端午。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2] 竹叶裹霜:指粽叶包裹着糯米。


[3] 心藏红豆:指粽子以红豆为馅。此处一语双关。


[4] 芳馨:此处指玉兰花的芬芳。


[5] 扇底:隐指胤祥曾以一玉兰扇坠赠胤禛。



写丹青寄十三弟[1]


[清]圆明居士[2]


徽墨紫毫勾鹡鸰[3],一羽半爪画未成。


推纸起坐意彷徨[4],僻苑孤影数漏声[5]。




--------------------------------------------------------------------------------

[1] 写:画。


[2] 圆明居士:胤禛的号。


[3] 徽墨:中国名墨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紫毫:紫色的狼毫笔。勾:勾画。鹡鸰:一种鸣禽,喻兄弟。


[4] 彷徨:芒然失据的样子。


[5] 僻苑:僻静的别苑。孤影:独自伫立在月光下的身影。漏:漏壶,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数漏声:形容漫漫长夜清冷孤寂。


寄十三弟

[清]圆明居士[2]


徽墨紫毫勾鹡鸰[3],一羽半爪画未成。


推纸起坐意彷徨[4],僻苑孤影数漏声[5]。




--------------------------------------------------------------------------------

[1] 写:画。


[2] 圆明居士:胤禛的号。


[3] 徽墨:中国名墨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紫毫:紫色的狼毫笔。勾:勾画。鹡鸰:一种鸣禽,喻兄弟。


[4] 彷徨:芒然失据的样子。


[5] 僻苑:僻静的别苑。孤影:独自伫立在月光下的身影。漏:漏壶,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数漏声:形容漫漫长夜清冷孤寂。









乾隆为十三做的诗

雍正壬子年九月奉命送十三叔父怡贤亲王安葬水东村感赋长句

灵轺肃穆过前坡,旗仗缤纷间马驼。
试想策勋今已矣,不知垂化竟如何。
长途朝发风尘静,芦殿秋深夜月多。
千灾英藩谁与并,伤心涕泪欲成河。

五月初三奉命往昌运宫祭奠怡贤亲王叔父感成长句

自别音容已一年,朝来倍觉泪潸然。
勋猷早著贤藩绩,存殁应邀圣主怜。
黄简绿书加宠命,瓣香清酒望云天。
沾襟不为恩私厚,柱石宗臣万古传。

五月三日五弟奉命往祭贤亲王叔父诗以送之

吹面熏风道路长,为衔天命祭贤王。
三年日月惊飞电,几载音容隔锦堂。
奠撮应伤楸树碧,归鞭斜拂柳枝黄。
天中屈指途中过,蒲酒还留待共尝。

[ 本帖最后由 bugbug 于 9-27 13:27 编辑 ]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3: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雍邸集》中胤禛和胤祥唱和时,胤禛所作之诗


早起寄早起寄都中诸弟

晓起轻寒透薄帷,风光节物暗推移。
正当边塞秋临早,况是光山月落迟。
一雁孤鸣惊旅梦,千峰攒立动诗思。
凤城诸弟应相忆,好对黄花泛酒卮。

山居偶成
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性赊。
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
金樽潦倒春将暮,蕙径葳蕤日又斜。
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

春园读书

一片芳菲上苑东,昼长人坐落花风。
蒙茸细草侵阶绿,浓艳夭桃映阁红。
春惹游蜂窥几席,浓熏舞蝶傍帘栊。
韶光脉脉春如海,讽咏芸编兴不穷。

暮春

春暮饶佳景,闲行踏碧苔。
落花浮水面,戏蝶舞墙隈。
春拂兰丛暖,阴移竹影回。
流光将入夏,更有牡丹开。

山翁

山翁避暑在山中,竹簌松涛面面风。
三乐启期何所事,朝阳睡到夕阳红。

渔翁

渔翁独钓曲江湾,春雨秋风总是闲。

满眼儿孙长绕膝,卖鱼沽酒醉苍颜。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206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6-17 00:13 , Processed in 0.024440 second(s), 2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