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温尼泊华人网 返回首页

brave的个人空间 https://mail.winnipegchinese.com/?29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厚积薄发与薄积厚发

已有 733 次阅读2007-1-23 20:54

记得上学时老师常对我们说这样的话: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以此来形容老师的博学与教学的艰难本无可厚非,可这种教学理念却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相悖。试想:一桶水传成一杯水,一杯水再传成一滴水,如此下去,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斗胆将这句话改为:老师有一杯水,但能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得一桶水。我觉得唯有如此,方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一代更比一代强。

以上两种杯水桶水之论可用两个成语概括:厚积薄发与薄积厚发。积者,知识在头脑种的积累;发者,利用所积知识去创造价值。没有积便没有发,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只积不发,书呆子一个;只想发而不愿积,不切实际的空想家。厚积薄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薄积厚发恰是我们应提倡的一种思维理念。记得外国科学家曾把人才分为三类:三角形人才、菱形人才和倒三角人才。三角形人才(即下平上尖)是那种基础雄厚、头脑敏捷的杰出人才,如牛顿、爱因斯坦等;菱形人才(即下尖上尖)是指基础相对薄弱但头脑敏捷的人才,大部分科学家属于此种类型;倒三角人才(即下尖上平)则是基础薄弱头脑迟钝的庸才。我们谁都不愿成为庸才,但也不能奢望自己成为牛顿和爱因斯坦,因此应努力争取做一个菱形人才。菱形人才的特点即是将有限的知识积累最大限度的发挥,争取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若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显然是徒劳的。这就需要我们有选择的去积,然后最大程度的去发,学以致用方是我们迈向成功的捷径。

薄积厚发其实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创造价值。一个人无论他学识多么渊博,他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他的成就上。历史上姜子牙、诸葛亮可谓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若不是出山辅佐君王成就一代伟业,而是终老林间,他们也只不过是渭水河边一渔夫、卧龙岗中一隐士罢了,其知名度未必超过许由、严子陵,也不会赢得那么多后人的景仰。历史上学问不深,但同样功勋卓著的也大有人在。北宋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谓薄积厚发的典范。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优势并把他们淋漓尽致的发挥,你就是成功的人。埋没自己的优势不思进取,你就是庸才。

薄积厚发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是有选择的去获取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力争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目前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浩如烟海,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掌握它们根本不可能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干中学、在学中用。比如我现在需要搞一个计算程序,那么我就学习相关的VB语言;我想设计一个网站,我便刻苦钻研网络知识。有针对性的去学,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书到用时方恨少”,少,不要紧,发现哪里少我马上就补哪里,直到不少为止。只有“用”才会发现哪里少,不“用”则永远不会发现哪里少。“用”既能创造价值,又能发现知识的空白点。不怕书少,就怕不用。

当然我无意否定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更不想为不学无术者提供借口。我只是想强调为社会创造价值是第一位的,业绩才是硬道理。没有创造业绩,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和职称,你都是庸才。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有限的知识去为社会创造出无尽的财富。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5-18 00:56 , Processed in 0.009960 second(s), 1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