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9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华为之战:中国的滑铁卢还是世界秩序新起点?

[复制链接]
393 0
                        
“@华为 5G,安息吧,谢谢参与游戏。”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TomCotton)在特朗普针对通讯行业发布行政禁令后发出这样一条推特。

  美国商务部随后透露,将把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EntityList)。与此相关的禁令一旦生效,就意味着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

  对于一家全球化时代的科技企业,不能采购美国的元器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华为的前车之鉴是中兴――在被列入“实体清单”后,这家巨头一时间“主要经营活动无法进行”。

  因此,科顿认定华为要失败退场,不是没有理由。但也有专家认为,华为不同于中兴,其“备胎”计划、5G技术的专利护城河给它留下了博弈的筹码。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教授接受BBC中文采访时称,华为不同于中兴,华为在科研和供应链的安排上比中兴做得好。

  华为供应链和美国企业

  禁令对华为将产生多大影响,取决于华为供应链对美国企业的依赖程度。

  2018年华为召开供应商大会,数以千计的供应商中,有150家主要供应商参加。华为为其中92家颁奖,这些企业中有33家来自美国,包括英特尔、高通、博通等芯片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这一比例与中兴相似,后者约有20%至30%元器件,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等从美国采购,而这些核心元器件不易找到替代品,从而导致中兴在禁令生效后陷入停滞。

  与中兴不同的是,华为早就建立了自己的芯片企业――海思(Hisilicon)。但海思生产的芯片还不能完全覆盖自己的产品线,华为依然需要直接采购美国芯片厂商的产品。赛迪智库报告显示,2015年华为的芯片采购总额140亿美元左右,其中,采购高通芯片18亿美元、英特尔芯片6.8亿美元、镁光芯片5.8亿美元,博通芯片6亿美元等,涉及多家美国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教授向BBC中文表示,禁令对华为中短期生产肯定有影响,对已经设计好但未完成器件采购的产品,影响最大。

  为了让美国撤除禁令,中兴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14亿美元民事罚款,还必须在30天内更换董事会和管理层,并允许由美国选择的合规小组入驻检查,成本由中兴承担。

“备胎”计划

  “根据我们的研究,华为不同于中兴,华为在科研和供应链的安排上比中兴做得好。”黄锦辉称。

  此前,任正非对媒体强调,华为绝不会遭遇中兴通讯那样的情况,“我们多年来在研发上大量投入……中兴遭遇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华为身上。”

  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发表了一封致员工的信称,“公司多年前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缓冲区已经消失,每一个新产品一出生,将必须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原本“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的备胎。”“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华为的提前准备和技术积累,被认为是其不会像中兴那样陷入停滞的理由。

  黄锦辉分析,长期来看,华为依然有筹码,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华为握有数量可观的专利,能够与美国等企业分庭抗争。

  比如,华为正在与高通进行专利谈判,路透社透露,双方的和解方案中就包括在5G技术领域进行交叉专利授权。如果完全撕破脸,中美在5G时代是“双输”的结局。

  专利数据统计公司IPlytics发布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总量约6万多件,中国企业申请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约占35%,华为以15%的占比名列第一。

  此外,华为可借已储备的元器件完成短期的生产。海通证券分析称,华为对此有预期准备,储备大量短期需从美国进口的关键元器件。

  “如果美国商务部在150天内确实出台进一步的管制方案并限制对华为出口,我们判断短期影响华为可以克服,超过一年时间则需观察华为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的进展。”

  华为还有一个筹码,即与美国企业的利益捆绑。华为并未上市,但华为在美的供应商“应声而跌”。5月16日,美国芯片供应商高通与博通的股价分别下跌4%和2.33%。华为的光学元件供应商NeoPhotonic暴跌20.63%,创下近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华为的回应称,(出口禁令)会对与华为合作的美国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美国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利益巨大,很多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利益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本身,而是借助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产品进入全球,如果真正“脱钩”,会损伤美国整体产业竞争力。中美科技自起炉灶

  相比于贸易领域的"边打边谈",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上的碰撞更加激烈。

  伦敦政经学院教授金刻羽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分析,中美之间在贸易领域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却依然还在打贸易战。但科技领域,则是完全另一番光景,比如人工智能等,如果拉到了更多的数据和市场,就会有更大的机遇,因此中美在这个具体领域就会进行真正头顶头的竞争。

  “我想象一个世界,一分为二,一半用中国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另一半用美国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这样做明显会有巨大的效率减损。”

  黄锦辉也同意中美间在科技上“分野”的可能性。但他认为这并不是新闻,以前无论是3G时代、4G时代,甚至是电视技术、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剧烈的标准之争,长期来看,依然是商业力量的推动力来决定最终谁会胜出。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0 06:25 , Processed in 0.023072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