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彻底击碎转基因致癌谣言?耗资过亿三大研究发布结果

[复制链接]
66 0

  来源:科研圈

  原标题:彻底击碎转基因致癌谣言?欧洲历时六年、耗资过亿的三大研究终于发布结果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横亘在科学界和公众面前的一堵高墙,我们身边旷日持久的“挺转”与“反转”之争就可见一斑。

  但是,在没有了解事物的内涵和复杂性之前就下结论,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判断,才是推动我们接近真相的可靠力量。

  2012 年 9 月,Gilles-Eric Se?ralini 教授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
(<em>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em>)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农达杀虫剂及耐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研究<em></em><em>(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em>的文章,声称在大鼠实验中转基因玉米 NK603 会诱发肿瘤。虽然不久后这篇研究就被杂志撤回,但时至今日仍被“反转”人士当做是反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重要证据,也因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转基因大战。

  为平复公众间的争论,同时也反驳 Se?ralini 关于欧盟 90 天的研究不足以证明转基因食物的致癌作用的质疑,法国及欧洲当局随即决定展开三项研究计划,分别为由欧盟资助的“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与证据交流”项目(GMO Risk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Evidence, GRACE)和“转基因作物 2 年安全测试”项目(GM Plant Two Year Safety Testing, G-TwYST),以及法国资助的“90 天以上的转基因喂养”项目
(GMO 90+, 01.2014-12.2016)。

  如今历时六年,三项研究均已结束,共耗资 1500 万欧元,约合 1.17 亿元人民币。
已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引发任何负面效应,也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更没有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毒理学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在多个期刊及近期的法国植物生物技术协会的报告上进行了发布。



图丨此三项研究的关联

  至此,关于 Se?ralini 教授研究的错误结论已经被证明,但公众社会上关于转基因食物的错误认识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转基因――人为的魔咒

  提到转基因,就不得不提到如今已经“消失”了的名字――孟山都。这家成立于 1901 年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身上充满了争议,曾先后发明了杀虫剂 DDT、落叶剂橙剂等饱受争议的商品后,于 1970 年发明了除草剂草甘膦,并商业化上市。随后,于 1987 年首个将转基因作物种植于田间,并逐渐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重要经济作物的转基因市场上牢牢掌握话语权,成为最大的种籽公司,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孟山都公司拥有 1700 多项专利,掌握著全球 90% 转基因种子专利权,开创了转基因作物的大帝国时代。


图 | 目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棉花、玉米、水稻、大豆、木瓜等

  就在上个月,德国制药巨头拜耳以 630 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孟山都,自此其旗下所有产品及业务改名换姓,换上拜耳的外衣,直面此前从未踏入的欧洲市场。


图 | 如今的孟山都已经成为拜耳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比,转基因技术更为快捷、精准、安全。杂交技术是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物种之间进行整套遗传物质的融合,并经过不停的杂交自交,最终获得纯化的新品种。而转基因则是在某一物种原有的遗传系统中,直接加入外源特定的基因,这一技术跨越了物种之间的生殖界限,以基因为单位,筛选人类更需要的目的性状。

  虽然二者都是人工选育的结果,但待遇却大相径庭。相比于接受度更高的传统杂交技术,转基因作物身边总是伴随着争论,甚至发展出“挺转”和“反转”两大阵营相互对立的局面。

  与美国较为开放的态度不同,一直以来,对于转基因作物,欧洲市场都显得比较保守。此前孟山都曾多次尝试打入欧洲市场,但纷纷折戟。这一次,在孟山都改弦更张之际,伴随着欧盟及法国这三项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关键结果的公布,很可能对于公众的担忧心理达到一个平复作用,欧洲转基因产业将迎来重大转机。

  心魔当道

  对于公众来说,转基因作物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究竟是否安全,二是知情权以及选择权。

  那么,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呢?

  在亿万年的演化中,生物成为各自如今的形态,具有不同的习性、特征,但所有的生物信息都写在遗传密码―― DNA 中。不同的基因进行转录、翻译,最终控制性状。但当人类以其他生物为食时,所有外源的蛋白质、脂肪都会被消化酶分解成为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进而被代谢、吸收,进行能量转换。

  因而人类吃猪但并不会成为猪,人类吃鸟但并不会飞,相同的,由外源基因表达所合成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基础单位仍旧是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氨基酸,只是结合了生物间的优良性状,目的是更好的造福人类。



  同时,对于一些基因的转入,转基因作物甚至可以不使用农药就能抗虫,或可以不使用化学试剂就能使农作物更美观(如改善苹果果肉氧化问题),实际上更为健康和安全,同时可以节省人力。

  对于一些公众来说,他们的诉求是将转基因食品的含量及成分进行标注,拥有选择的权利。那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是否真的会让公众觉得更满意呢?但事实上,无论是对于“挺转”或“反转”阵营,一些偏激的公众都表达了反对的观点。

  对于部分“反转”人士来说,他们认为食品标注这种行为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让公众从习惯中接受了转基因的存在,在降低焦虑心理的同时也会逐渐消除了戒备心理―转基因食品的存在成了合理的事情。

  而对于“挺转”人士来说,他们认为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实际上是在强调“转”与“非转”的差异性,更有甚者,站在转基因食品的对面,一部分食品甚至高调宣传其非转基因成分,显示其优越并暗示转基因食品的不确定性,而这种“莫须有”的暗示,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可谓是诛心。


图 | 转基因食品真的是恶魔么?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绝非只是眼前一口粮食的问题,背后关系的是整个全球化资源的竞争,更多的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如果不能未雨绸缪,那么只能任人宰割。

  2016 年 6 月 29 日,107 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发表了支持转基因技术的联名公开信,强调了转基因是安全绿色的,且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2 年后的今天,该公开信已经获得 133 名诺贝尔奖得主,13000 名科学家的支持。

  目前全球仍有 8 亿多人口在遭受饥荒,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营养及产量。今年 5 月,曾经一度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的“黄金大米”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获得食用许可,并预计 2020 年将大规模种植。

  黄金大米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向水稻中转入了两个 β-胡萝卜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使得水稻的胚乳(即精米)富含 β-胡萝卜素而呈现金黄色,俗称黄金大米。食用黄金大米是最经济和有效缓解维生素 A 缺乏症的策略,因而黄金大米也被称为“最人道的科技产品”。


图 | 黄金大米与普通大米

  相比那些以讹传讹的人为“魔咒”,科学显得曲高和寡,并没有那么亲民,反而使谣传钻了空子。因而在完成科研之余,研究者也需要用更为通俗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概念及技术。

  无论是“挺转”或“反转”,最终都应该建立在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上,一切“猜测”“未必”“未可知”都是打着自由旗帜的无理取闹,破除这种“魔咒”,人人有责,为真理,我们不遗余力。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0 03:40 , Processed in 0.020548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