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果小美多地业务陷停滞 无人货架行业洗牌加速

[复制链接]
138 0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近期,无人货架头部企业果小美陷入停运风波。尽管果小美方面称业务发展一切正常,但据新京报记者多方核实到,果小美自今年4月起就已在全国范围内下发无人货架停运通知,同时计划裁员2000多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业务已停滞,并有多个城市仓库清空。而早在今年年后,果小美被指拖欠供应商货款数千万,全国大面积缺货,其资金链断裂或早有预兆。

  事实上,果小美仅是无人货架行业的发展缩影。近期,包括便利购、猩便利等在内的无人货架业务也被传出裁员或撤点位的消息。业内普遍认为,资本过度追捧、企业烧钱盲目扩点位、没有清晰盈利模式,是阻碍无人货架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长期发展并不看好。

  1员工曝北上深杭业务已停

  5月4日,一张内容为“果小美将退出市场,消费者可自行处理零食和货架”的图片在网上流传。果小美随后发布声明称,网传文件并非公司官方及员工所为,目前公司业务发展一切正常。

  然而新京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果小美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业务已暂停,苏州、徐州、绍兴等地的仓库已清空,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几乎全员解散。

  李晨是果小美上海分公司的员工,负责生鲜冷柜项目后台运营。据他介绍,早在4月25日就有同事讨论公司融资失败。4月26日,上海分公司即开会通知无人货架停止运营,要转型和第三方联营。而这个通知是果小美全国统一下发的。李晨称,对裁员“公司没有说得那么明白”,大约涉及2000多人,只留成都总部的20多人。但目前生鲜冷柜后台已经关闭,货架可以扫码但已无人管理,所有供应商也停止了合作。

  而据果小美深圳仓库拣货员张军称,4月26日下午,他和多名拣货员也被遣散,仓库主管告诉他们“不用发货了,放假了”。此外,负责果小美深圳点位补货的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人也接到了暂停补货的通知。

  在5月3日下午和5月4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先后3次探访果小美位于中关村南路ECO中科爱克的北京办公室,其公司大门一直紧锁,室内没有亮灯。果小美公关部一工作人员对此解释称,当天是上班,但员工都派出去了。然而据楼内保安和保洁人员反映,果小美近期只有前台和一位领导时而来公司,并没有看到其他员工。

  果小美某二线城市供应链经理王洪峰5月4日也告诉新京报记者,杭州区员工签了劳动解除合同,苏沪大区的负责人也已离职,杭州、苏州、徐州、绍兴等地的仓库已清空,北京、深圳的货架停止运营。

  2资金危机早有预兆

  公开资料显示,果小美成立于2017年6月,先后获得IDG、蓝驰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累计超5亿元投资。2017年9月,果小美与智能零售货柜番茄便利战略合并,成为无人货架领域的头部企业。

  今年3月,果小美创始人兼CEO阎利珉公开表示,果小美的目标是建立中国最大的办公室零售网络,目前无人货架已进入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杭州等近百个城市,终端点位数月增长持续超过300%,未来业务还将覆盖货架、智能货柜、迷你便利店等多种终端。

  然而诸多光环下,果小美却早已危机四伏。其多位供应链经理及仓库工作人员均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今年春节后,果小美缺货现象尤其明显,资金危机早有预兆。

  作为果小美某一线城市的供应链经理,陈光于今年2月底办理了离职手续。据其回忆,当果小美已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缺货现象,拖欠供应商货款达到数千万元,其所在城市欠款约有100万元。

  “2月份就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王洪峰告诉新京报记者,彼时果小美销售人员大量离职,而在华北和东北地区10多个布点城市中,只有哈尔滨、天津不缺货,其他城市缺货率超过50%。此外,他还从多位接近公司核心人物的同事那里了解到,公司宣称的5亿元融资实际上只拿到了3.5亿,“已经烧得差不多了。”

  在陈光看来,无人货架行业是一门考验消费者素质和前端销售责任心的生意。一方面,开放式货架付款全靠自觉,盗损率较高;另一方面,销售拓展点位时没有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执行,大量低动销、高货损点位给果小美带来了极大的运营压力。

  另据王洪峰透露,果小美要求货架安装在超30人、封闭的办公区域,但实际点位造假严重。其所在的二线城市共有五六百个点位,其中近半数不合格,幼儿园、红酒仓库、汽车4S店等都被布置了点位,低动销、高货损成为普遍问题。后来公司排查,一个月内撤掉了几千个问题货架,其中一位销售人员的造假点位甚至多达41个。






5月3日下午,果小美位于北京中关村南路ECO中科爱克的办公室大门紧锁。

  3月均亏损或超2000万元

  根据陈光向新京报记者出具的一份果小美今年1月12日的采购清单,该城市的2300个果小美货架当天的采购费用为19429.51元。如按每月工作日22天、零售业10%的较高毛利率且无货损的情况计算,则果小美每个货架的月均营业额约为204.38元,毛利仅20.44元/月。然而,如果按照果小美当时每3天补一次货、每次补货成本30元计算,则其每个货架月均亏损达279.56元。果小美方面曾在4月26日声明中透露,其在全国拥有10万货架,这意味着其月均运营亏损将超过2795.6万元。

  如果算上点位拓展、新装货架等,果小美的成本将更高。以陈光所在一线城市为例,新增一个货架大致需要1500元-3700元。以最低成本1500元计算,则果小美10万货架的铺设成本至少为1.5亿元。

  因此,在不计员工基本工资、固定资产投入、货损的情况下,果小美10万货架运营4个月来,仅铺设和运营就带来了2.6亿元的亏损。

  “无人货架对供应链要求很高,但果小美拓展点位时并未考虑补货和配送问题,抢市场不计成本,仅杭州每月的配送费用就高达20多万元。”王洪峰说,尽管果小美后来根据订单量确定是否补货,但货架分布较为分散也推高了配送成本。

  此外,王洪峰认为果小美的采购体系也存在问题。起初,果小美全国一共仅4、5个人负责货品、货架等产品的采购,选品能力差,一些有效期长的畅销货不够卖,火腿肠和方便面等有效期短的商品却卖不完,仅玉米肠、火腿肠就压了1000多万元的货,最后只能低价甩卖。虽然后来果小美转为分大区采购,但因为货款没到位,已面临断货风险。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无人货架的运营压力主要在于企业没有回归零售本质,没有找到低成本获取收益的方式。在没有清晰的盈利预测前就盲目圈地抢点位,只能烧钱。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就将面临生存危机。

  4转型拼团电商不被看好

  对于裁员、业务暂停等问题,果小美方面5月6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其中包括人员收缩计划,但不代表公司出现了问题,只是阶段性目标转变。公司将继续推进线下货架,探索从“自营的重模式”转型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资产模式”,并向电商运营转变。

  而据报道,果小美将采取“合箱拼团、团长代收”的模式,重点发力办公室场景为核心的熟人拼团电商。

  对于果小美的这一转型,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虽然在办公室场景下有拼单可能,但其货源和消费者规模有限,很难形成直接跟厂家拼的模式,除非烧钱。社区商业研究专家王利阳也不看好果小美的拼团模式,“办公室不是高消费场景,大家都在工作,实际上做不成拼多多那种规模。”

  ■行业延伸

  无人货架行业洗牌加速

  低价竞争、同行偷货、点位造假等行业乱象一直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

  自2017年下半年起,无人货架成为企业和资本追逐的风口。据不完全统计,最高峰时期,有将近50家企业入局,融资规模超30亿元。然而疯狂烧钱圈地抢占点位之后,并购、停运、裁员、撤点等消息席卷而来,无人货架行业洗牌加速。

  多家企业出现运营问题

  在一个办公场景的开放式货架上摆放零食、茶水饮料等产品,贴上二维码,付款全靠自觉,这就是无人货架。作为社区零售的补充,无人货架无限接近办公室用户,在满足即时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被认为是能够方便获取这一群体消费数据的端口。正因如此,无人货架自2017年下半年起受到资本追捧。

  在无人货架“赛道”上,除小e微店、猩便利、便利蜂等创业企业外,巨头们也纷纷入局。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京东推出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便利购获由腾讯猎豹移动“豹便利”、顺丰“丰e足食”。此后,无人货架行业迅速走向整合。2017年9月,果小美收购番茄便利;11月,猩便利收购51零食;2018年1月,便利蜂兼并领蛙。

  伴随各企业疯狂扩张点位,无人货架的高运营成本、供应链滞后、货损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开始显现。今年2月,传闻估值38亿元的猩便利被爆大范围裁员,成都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也停运。最近,有消息称便利购正在经历一轮大裁员,其中运营、销售、市场是重灾区。对此,其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不存在裁员,是正常的业务人员工作考核和优化。

  点位抢夺乱象频发

  除行业洗牌初显外,无人货架行业先天存在的低价出货、销售之间冲突、“偷”同行货架等行业乱象并未得到改善。

  在无人货架行业,获取优质点位至关重要。最近,小e微店、便利购在天津一客户办公区因抢占点位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最终闹得交由警方处理。而在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爆料称,同行偷货、自行将其他企业的货架移出办公区、“贿赂”公司行政人员获取点位、甚至散播其他企业谣言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除抢占点位,低价竞争也是无人货架企业获取用户的常用手段。5月3日,石家庄某公司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公司有100多人,从去年10月起先后入驻了友盒、便利蜂、便利购、果小美等无人货架,这些公司经常搞优惠活动,如友盒每人每周前两单可以免5元,便利购每周五“满12减8”。

  单一无人货架模式难盈利

  从被资本追捧到被众人质疑,无人货架领域如今只剩下7、8家企业。业内认为,无人货架行业盈利模式不清晰,这种发展态势在情理之中,未来或将出现一两个行业巨头。

  面对压力,无人货架企业也在作出调整。如猩便利开始测试办公室订餐跑腿业务,25分钟可送达;果小美则声称要试水办公室拼团电商。而为了降低货损,行业内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货架升级成智能货柜,如便利蜂、猩便利等。

  对于无人货架、货柜的发展前景,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企业仅靠无人货架业务很难盈利。相对而言,用便利店做前置仓带动办公室货架可实现互补,但这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社区商业零售专家王利阳认为,长期来看,如果无人货架回归到零售本质,将生鲜社区市场和办公室联系起来,可以形成战略补充。如便利购本来主攻社区,货架可以帮助它辐射社区周边市场。如果其未来能够改变运营思路,做到精细化运营,就能提供果切、外卖等高毛利产品,并利用大数据提高配送效率。

  文中果小美员工均为化名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8 06:42 , Processed in 0.027400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