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洞察号探测器即将升空 它要去火星抓娃娃

[复制链接]
80 0

  11月26日,洞察号将在火星的北半球着陆,收集与火星外壳、幔和核有关的数据。 它能够监听火星地壳活动和陨石撞击发出的声音。



  洞察号将于今年11月26日着陆在火星。如果一切顺利,它将进行为期2个地球年的探测,收集来自火星内部的数据。NASA



  艺术家描绘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SEIS)概念图。SEIS是洞察号携带的一台关键性设备。它能探测火星的地震和内部活动,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这颗行星的演化史和结构。NASA

  太平洋夏令时5月5日凌晨4时零5分(北京时间5月5日晚上19时零5分)前后,北美西岸的人们将首次目睹一次行星际发射。一枚宇宙神5号火箭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把NASA的洞察号探测器送往火星。

  虽然发射只是征程的开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是另一个征程的结束。此次发射原计划2016年进行,却因关键设备出了问题而被推迟。5月5日的发射是洞察号的第二次机会。

  科学家将利用洞察号收集与火星基本结构有关的信息,比如它的外壳厚度、幔和核的成份。这些信息有助于人们深化对岩石行星形成方式的认识。和地球不同,火星的外壳相当不活跃。地核物质的年龄绝不会超过1亿年,而火星从42至43亿年前开始,内部的活动就已经停止了。

  为了深入火星内部进行探索,洞察号携带了三台主要设备。

  一台名为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SEIS)。 SEIS是一台地震仪,能够对地震和地质活动进行监视。它收集的数据,能够让科学家勾划出火星内部结构的演化史。

  第二台设备名为热流和物理学特性探测套件(HP3) 。HP3可以测量行星内部产生的热量,热量在火星内部的流动方式,以及热量对火星地质结构的影响。这将让科学家有机会认识火星内部结构的演化过程。

  第三台设备名为自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RISE) 。RISE的探测是通过在着陆器和地球之间建立无线电通信完成的。它可以检测火星自转中可能存在的晃动。这种晃动能够揭示火星内核的特性,及其内核与幔相互影响的方式。

  科学家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将这些设备与洞察号上的自动化系统整合在一起。以往的探测器通常会将设备安装在一条机械臂上,这样就能伸缩自如。但洞察号上的设备特点,要求它们能够被永久性地安置在某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科学家在洞察号着陆后,将在最初55至90个火星日内,对着陆器周围的地形进行考察,并用机械臂将这些设备像抓娃娃一样,从着陆器舱内取出,安装在火星表面。

  在此过程中,科研团队每天都将从着陆器下载新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准备下一步行动。这一过程虽然缓慢,但却非常有趣。人们每天都能通过新照片,来观察火星上的景象是否发生了变化。

  1970年代,NASA的海盗号着陆器曾经想过收集火星的地震数据这回事,只有这样才能知道火星的外壳有多厚。但海盗号的地震数据不可靠,因为它的地震仪并没有紧贴在火星表面。

  洞察号因此成了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探测计划。但2015年底,科研小组在洞察号地震仪的真空系统里发现了一条细小的裂缝。虽然裂缝的宽度只有几纳米,但已经足以影响到实验的精度。发射计划因此被推迟。

  在首席研究员Bruce Banerdt及其科研团队的努力下,洞察号的真空系统已被重新设计,着陆器的其它部分也得到了重新验证。现在的洞察号,要比2016年时可靠得多。

  此次发射将在北美西岸进行。从前所有的行星际发射火箭都从北美东岸升空。这是因为从东岸发射可以有效地利用地球自转,使火箭得到额外加速。但此次发射洞察号的宇宙神5号火箭推力,是3年前原计划所用火箭的2倍,因此就无需再问地球借力。

  由于北美西岸人口密集,届时将会有1000万人能够目睹这次发射的盛况。火箭发射的时间大约是当地时间凌晨4:05,这个时候,阳光可能已经照亮高空。因此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就有理由期待,在视频和社交网站上收获大把美丽的视频和照片。



  洞察号将搭乘一枚宇宙神5号(Atlas V)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这是北美西岸地区首次进行行星际发射。NASA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8 05:48 , Processed in 0.020778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