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0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央企攻克高铁自动驾驶系统 中国高铁要进新时代了

[复制链接]
109 0



  来源:中国通号、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

  实现完全自主化!

  建立中国技术标准!

  核心技术和产品100%国产化!

  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铁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是保障高铁列车准点发车、安全运行,确保高铁路网高效有序运营的大国重器!

  近日,由中国通号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C3+ATO)顺利完成实验室测试,即将进入现场试验,标志着我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保驾护航下,中国高铁智能化运营水平领跑全球,即将迎来自动驾驶时代。

  看点01 自主创新掌握大国重器

  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铁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是保障高铁列车准点发车、安全运行,确保高铁路网高效有序运营的大国重器。长期以来,世界上只有德国、法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这项技术,一度成为各国发展高铁的瓶颈。在国家有关部门牵头下,中国通号由引进消化吸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高铁列车运行控制这一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并建立了中国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标准(CTCS),实现了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100%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看点02 自动驾驶技术引领全球轨道交通技术前沿

  高铁自动驾驶技术是在我国既有时速350公里列车运行控制技术(CTCS-3)基础上增加列车自动驾驶功能(ATO)的行业前端技术,是智慧铁路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利器,是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中国通号参与了我国全部重大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建设,为我国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装备了世界领先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圆满完成京沪高铁达速350公里列控系统改造,正在开展京津城际时速350公里列控系统改造,让复兴号安全高效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看点03实验室建设支撑科技研发

  为开展前瞻性研究,引领我国民族通信信号列控技术发展,中国通号在北京建设了全球仿真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综合实验室。累计积累的案例库超过34000个,超过国外企业总和,成为我国高铁建设的宝贵财富。仿真实验室能够同时开展2000公里高速铁路、1000公里城际铁路、100公里地铁、5个铁路大型货运编组站的综合仿真测试,并为开展基于北斗导航的下一代列车控制系统、智能综合运输系统、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铁列控系统等行业引领性、前瞻性研发提供试验和测试平台。





  看点04 民族科技引领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时代

  在中国通号自主化民族通信信号技术的助推下,我国城际铁路、地铁、中低速磁悬浮、货运场站等轨道交通全面进入自动驾驶时代,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自动控制技术已经走在全球前列。



  城际领域:中国通号已在广东莞惠城际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条时速200公里自动驾驶铁路,将于年底全线贯通。列车不仅可以自动运行,而且具备车站定点停车功能,停车误差不超过35厘米。



  地铁领域: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地铁CBTC列车运行系统,具备全时、全程无人值守驾驶功能,在重庆地铁5号线打造全球首个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推动地铁建设运营模式的变革。装备中国通号卡斯柯信号公司全自动驾驶信号系统的上海地铁10号线是国内首条最高等级的全自动驾驶线路,运营正点率高达99.97%。



  中低速磁悬浮领域:装备中国通号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北京S1线成为国内首条实现自动驾驶的磁悬浮线,最短发车间隔达到3分钟。



  货运领域: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货车调度、管理、作业的全盘自动化,使我国铁路货运一天的装车量相当于欧洲一个月的装车量,奠定了我国铁路运输强国的国际地位。

  看点05 列控技术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今,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国通号、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的等一大批中央企业,将秉承自主创新初心,以发展民族通信信号列控科技为己任,为引领全球轨道交通科技前沿,助力智能高铁和交通强国建设,推动中国高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贡献力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8 00:30 , Processed in 0.024084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