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在线教育等兴盛手捧 教师行业是否迎来离职潮?

[复制链接]
157 0

  手捧“铁饭碗”,教师为何离职?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两会期间,提高教师待遇、改善职称评比体系,提高公办教师“获得感”等声音让教师这一群体再次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外培训行业、在线教育等的兴盛,给老师带来了更多选择。

  被称为“铁饭碗”的教师是否真的迎来了“离职潮”?是哪些因素在影响老师的去留?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以及教育生态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大规模教师离职潮尚未显现

  两会期间,教师去留问题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表示,尽管目前离职的公办教育教师数量并未对公办教师队伍建设构成威胁,但也要引起警觉。

  随着家长、学生课外学习需求的提升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类教育机构不断涌现,在线教师、课程研发教师、独立教师等职业走入大众视野,教育工作者的选择愈发多元,舞台也愈发宽广。

  曾在公立学校任职的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刘乐天表示,近年来教师的观念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希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面对一线城市高房价等生活负担,教师开始选择光明正大地离开而不是偷偷做兼职。

  根据新京报教育周刊微信公号“学习公社”(xjbxuejie)上周进行的网络调查,有半数参与调查的学校在职教师正考虑离开,原因主要为待遇不高、工作考核多、工作时间长、晋升通道狭窄等。

  此背景下,所谓的教师“离职潮”是否已经出现?曾任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强中学英语老师、现在某知名互联网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核心课程研发的Lilian(化名)曾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她发现,很多教师因为工作太累等问题产生了离职念头,且以年轻教师居多,他们的个人职业规划相对不清晰,希望寻求更多的可能性,但最终决定离职的不到这一群体的10%。“公立校老师辞职潮现象并不明显。即便离职,也多为学校间的‘平跳’,”Lilian说。

  在一线任教26年的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三年级语文老师白健鹰表示,从我校及周边校情况来看,教师的稳定性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加上教师在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成就感较高,历年来教师待遇也在逐渐提升,让老教师们更有信心干下去。

  校内校外平台各具吸引力

  在白健鹰看来,留在学校也是出于教育情怀。“比起单一的知识传授,学校承担的更多是育人工作。”刘乐天也认为,公立学校并不功利,相比于拿奖、提分等诉求,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素养教育等方面具有优势。

  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基础教育研修中心副主任杨红兵看来,学校拥有最优质的资源,重视不同阶段教师的培训,这是校外机构无法比拟的。杨红兵介绍,从入职培训、日常教研活动到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学校为不同需求的老师提供了提升的平台。

  对比在学校和机构的工作经历,Lilian认为,学校里老师的发展路径更稳定、更清晰,从普通老师、班主任到学科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再到管理者,几乎可以预见自己未来的样子,而在体制外则恰恰相反。“对我来说,校外平台更具吸引力,因为发展空间更大,可能性更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我学习,薪资待遇上也是多劳多得。虽然压力比在体制内大,但同事间的竞争关系也让人特别有动力去提升自己。”Lilian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校外培训行业、在线教育等的发展,“编制”的诱惑力正在减弱。刘乐天认为,学校平台所体现的吸引力更多来源自优质校,普通校留人压力相对大。随着时代变化,体制内待遇、晋升等问题会逐渐凸显,需要各方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 故事

  离开“象牙塔” 看到更多可能性

  ●张苍术(化名),曾任朝阳区某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

  “离职前我从没想过会像现在这样生活。”2012年,张苍术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进入朝阳区一所小学做高年级语文老师。“作为班主任,我每天早上6点40分进班出早自习题目,晚上加班改作业,并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时常忙到夜里11点多。”这是张苍术工作日常。

  由于婚后搬家到离校很远的地方,张苍术每天需要赶地铁首班车上班,这让她倍感疲惫,身体健康状况也亮起了红灯。2015年,她从学校离职。“当时很痛苦很纠结,舍不得学生和家长们,也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实在挺不下去了。”

  而出乎张苍术意料的是,她把简历挂到某招聘网站后三小时内,就接到了两家培训机构的橄榄枝。“我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最后,她选择了一家离家较近的小型培训机构教授大语文课程。

  面对挑战,张苍术着手重新学习,一轮下来受益良多,也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一年多后,张苍术又跳槽到一家线上教育公司做教研。“接下来,我还想尝试做学科编辑,打破学段限制,接触整个K12阶段的教学。”

  在张苍术看来,离开了学校这一“象牙塔”,自己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自信。但她也强调,在校工作经验对自己后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我在学校里积累的经验是根本性的,机构也愿意招聘在学校里工作过的老师。”

  并非每位转型的教师都获得了成功。张苍术表示,也有同事从学校离职后无法适应培训机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还有同事转行做销售但难以适应从“被人求”到“求人”的心理落差。“每个人情况不同,是否离开学校是个人选择问题。”

  坚守源于热爱 做老师幸福感强

  ●魏萍,北京市第九中学语文教师

  “在做事上,您给了我很多启迪,比如原则,比如自主,比如放手……”读着学生毕业后寄给自己的明信片,北京市第九中学语文教师魏萍露出了幸福而骄傲的神情:“这个孩子现在是一名师范生啦,将来可能成为教师。”从教15年,魏萍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情从未消退:“看起来很平凡,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每当看到孩子们的改变,我心里都充满成就感。”

  接手现在的班级后,魏萍发现班里的学生大多过于含蓄,不善表达。“我担心学生的这种性格会对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想引导他们做些改变。”于是,感恩节来临时,魏萍给每名学生发了一张心形便笺,让他们写上自己最想感谢的人和事儿;又抓住新年的时机,向学生表达感谢与祝愿,借此机会提醒学生主动表达自我。经过努力,魏萍发现,班里一名内向而自卑的学生变化明显。“有一次课间,我与学生聊起女儿生了病迟迟未愈,他听说后便专门发短信来关心;不久后,我在课堂上讲到‘做人要通透’,下课后他追上来跟我讨论,告诉我感受。”魏萍说:“我的引导对孩子产生了点滴影响,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价值。”

  单纯的工作环境也是让魏萍坚守的原因。“同事间的关系特别好,有什么事都是大家一起帮忙。”魏萍回忆,有一次轮到自己做课,教研组内老师会提建议帮我完善,到了上课当天,更是提前帮忙发学案做准备,让她能从容地讲课。

  常年教高三年级,魏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但她仍然决定坚守一线教学。“对我而言,这个职业的快乐大于无奈。尽管生活不富裕,但我在做着我喜欢的事,内心踏实而幸福。”

  - 支招

  多去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杨红兵,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基础教育研修中心副主任

  首先,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是基础。教师需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职业,且学科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扎实。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孩子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即使较少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也要带着问题做教学,不断创新。教育具有“时效性”,教师需关注教育改革方向,调整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再次,善于学习,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智慧地利用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并学习借鉴他人教育经验。建议青年教师坚持写教育反思笔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

  最后,坚持走心的教育。有些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觉得工作枯燥乏味。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关注每个学生每天的点滴进步,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这会让你的教学更有意义。

  声 音

  一方面,如何打造更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准入、评价标准,让更多优秀、热爱教育的老师进来,值得学校等相关部门思考;另一方面,家庭、社会也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给老师充分的信任和空间。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基础教育研修中心副主任杨红兵

  教师期待的是社会的认同和关怀。除了提升学科教学能力,还需要内容形式多元的培养来帮助教师成为全面、有底蕴、有情趣的人,丰富教师的生活,也让学生受益。有了幸福的老师,才有充满正能量的教育。希望教师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职业,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职业。

  ――北京市第九中学语文教师魏萍

  D01-D02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冯?秋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6 21:00 , Processed in 0.025771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