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0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大学生仅15%想当科学家 这个比例小吗?

[复制链接]
107 0

  教育时评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发布的《大学生使命担当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58%的大学生希望成为职场精英,仅有15%的大学生希望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一流专家。(据中国青年报)

  如果回顾一下中国学生心目中理想职业的历史,科学家绝对是各个年代的高频词汇。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的拖拉机手、80年代的医生、律师还是这份调查中提到的职场精英,在学生们理想职业的选项中,科学家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理想职业的不断变革,直观地反映了社会发展多元化现状。中国人自古以来把职业区分成三六九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是深入人心。作为社会金字塔塔尖上的职业,科学家自然而然会成为心目中理想的职业。

  但仅有15%的大学生想当科学家,真的值得我们惊诧、做出改变吗?

  这倒未必。首先说,这份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拥有充足的渠道获取信息,对社会现状有着比前辈同龄时更明确的认知,金字塔塔尖上的职业越来越多,选择科研道路的比例自然会下降;其次,据教育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820万,15%的比例若放在整个大学生群体来看,绝对数量还是非常庞大的。

  在报告中,职场精英占据了学生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首位,58%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成为职场精英。其实,搞科研与职场并不是硬币的两面――老死不相识。随着国家人才机制的松绑,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高校教授正在进入职场,成为企业经营者。即便单纯从科研角度来讲,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批新型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倒逼科研进行升级。

  由企业中产出顶级科研成果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的田中耕一,就是岛津制造的一名科长;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开发高亮度蓝色LED时,不过是日亚化工的普通员工。职场精英也可以是科学家,科学家也可以成为职场精英。由此,这份调查的确反映了社会现状,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人愿意搞科研工作,更不意味着科研工作在社会上不受欢迎。

  归根结底,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美国小说家戴维?华莱士说得好:教育给予人真正的自由,就在于教会人们如何看待事物,有意识地决定什么有意义,什么没有,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国家重视科学、倚重科学,希望能建设一个创新和谐、美好幸福的社会。而自由选择的意志,在恰当的岗位发挥人生的价值,正是美好幸福的社会中,年轻人们最宝贵、最令人艳羡的财富。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6 08:30 , Processed in 0.026577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