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温尼泊华人网 返回首页

herm的个人空间 https://mail.winnipegchinese.com/?194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LOGICAL is not equivalent to REASONABLE

已有 2266 次阅读2009-12-22 02:25


有理不一定合理 (来源:光明网)











有理不一定合理
2009-11-26
来源:光明网

 


 


每一时代都有其流行、有其习以为常的思考习惯,当此习惯成为自然,大家都认为必定如此的时候,它可能就是我们错误的根源。因此针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视为当然的思考做一反省,以此作为来日思考的依据,是绝对有必要的。


 


的不讲理和有理取闹


 






  我们摆脱了上帝给我们的限制,摆脱了自然界给我们的限制,可是却把自己推到别人自由发明创造出来的理论中受其限制,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今天谈某一件事时,动不动就是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式,好像除了这些外,我们统统都不可以是,所以形成自己的就不对,只要我们的情况跟人家不同,就值得检讨了,此种强制的力量非常可怕。他说要拿出一套,而这一套是别人已经做过的那一套,那一套就一定是对的。此思想本身的强制意味,远比神权、君权还要厉害,这是假借理性之名说出来的,强调我有理、有张三告诉我的理李四告诉我的理


  根据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科技精神为人类智能的自由发明。这是科学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是用纯粹的思想去攫住实在,是爱因斯坦在1931年演讲时特别提到的。我把爱因斯坦的话作为演讲依据,大家就能接受。那还不是他的发明?还不是我必须要以他为基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强调的自由发明,可是我的自由前提已被限制了,在后面发挥的一大堆自由,还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这种自由仍然不是自由。


  由于这个原因,人类智能发展出来的思想理论就产生某种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又可进一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被认为是当然的,电脑的程序被认为是当然的,所以当电脑与人脑在算术中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人家一定相信电脑,而不相信人脑,为什么?因为有强制性在里面。


  专家告诉我们房间的规格是三房一厅、厕所在中间,你会认为很理想,当你觉得不太好时,旁人会笑你根本赶不上时髦,连时代潮流的思想都不知道。所以提出很多理由作为证据时,就变成非如此不可,这份强制性造成机械式的操作,残酷地抹杀了生命的自主性。五个手指拿出来都不一样,哪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哪有完全一模一样的情况与环境?怎么可以一套理论就全部必然如此,非如此不可?我们应该注意生命的自主性,亦即重视自然的环境,重视自然的生命。


  比如台湾的基隆河应不应该截弯取直?专家会拿各地方的河来比较,但是人家的河跟基隆河不同,他们有没有基隆河的习性:台风一来就暴涨,台风一过就干涸见底?如果习性不同,怎能相提并论呢?拿出许多理论模式,作为强制性的理由,要求别人必须如此,这种情况完全疏忽了环境中的变化性和自主性,如此情况下虽然有理,却不见得合乎实际。


  正因为这份强制性,带来了理直气壮,气壮之后就变成当仁不让,所以不仁厚,不宽容就变成必然你不照我的意思做,就是不讲理你不照我的意思做,就是不尊重道理,因为我就是那个,假如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时,气不会太足。气不足,许多暴动式的行为就不会发生。在理亏之下,没有人还会勇往直前。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可是忘了反省这个本身到底是否真正合乎客观事实,这一点是在科学的精神慢慢形成强制之后造成的。


  举例来说,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当时整个世界的社会环境条件都不太好,所以那时采取强制性的生产,强调增加生产。近些年来,新的经济学理论则是强制性消费,美其名曰消费意识抬头。过去没有人消费吗?那生产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不是到今天才有人消费,消费意识抬头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消费,非消费不可。事实上,有很多生活中的现实,逼迫你非消费不可。


  像我最近买了一台美国产的洗衣机,厂商告诉我买此型洗衣机,一定要买美国的洗衣粉,令我纳闷不已。他说,台湾地区的洗衣粉是高泡沫,低效能(当时尚未生产这类洗衣粉),美国的洗衣粉则是低泡沫,高效能。我说泡沫高低没啥关系,有泡沫比较好看。他说这种洗衣机脱水是从四方脱水,所以泡沫过多会冒出来,因此一定要低泡沫、高效能的洗衣粉才行。如此强迫非买他的洗衣粉不可,要不然就不要买这种洗衣机;看在洗衣机的功能不错的份上,就要买附带的洗衣粉。


  我很生气,又无可奈何,为了省时只好被迫买他的洗衣粉。洗衣粉一包500元台币,真贵。他还说洗衣粉每次有一定用量,一桶大约一个半月要用完,没用完会自动氧化坏掉;人口少想省一点都不行,若家里人口少只有自认倒霉,这就是强迫性消费。


  强迫是这一系统的基本原则,看起来很理性,实际上它是用理性来强迫你,让你非接受不可;强制性与强迫性,造成了生活上不仁厚、不宽容的缺点。


  想要用思想去抓住实在,抓得不好则是思想曲解了实在,最后变成用思想来强制实在。在人的思想系统中,觉得这样有理,所以实际的情形,就必须照着人思想里设定的秩序,按部就班地发展。因此,思想强制了实在,扼杀了实在本身自然的发展,这是在科学状况下所产生的第二种情况。


  由于曲解实在,由于进一步强制实在,到最后的扼杀实在,造成否定实在的结果,所以今天的人,常常对人生觉得无望,对自己的环境觉得不满意,对自己所遭遇的许多客观的事实有太多的不满,永远用自己的来叙述客观事实这里不对,那里不是,未照我的逻辑系统发展,因而造成否定实在的结果。由于失落了实在,就产生了虚无感,所以我们常感觉人生很虚幻、环境本身是一场空;常让人觉得什么都没有照应该的状况发展,可是应该的本身,却是我理性当中的想法,于是一切都被否定,无一可取之处,人活在其中,自己也觉得有种厌恶感。


  同样一个事实,不同的思想就可以今天肯定你成功,也可以明天肯定你不成功;思想天天在变,那些实际的东西都被视为假的,是跟着思想跑的,毫无意义。所以今天有很多依人诠释的观念,我看这个东西,替它解释,替它当家作主,然后产生的问题是,人家跟我不一样,如此一来就失去标准;标准一旦失去后,恒久性就不存在了;永存性不存在,安全性就没有;有恒性与安全性没有时,人的意义就不见了。所以无意义一场空,必然是今天人对人生的一场感觉。实际上,不应用思想来攫住实在,而应让实在本身说话。


  成功的人觉得无意义,失败的人觉得更无意义,所以大家碰在一起时就是无意义,无力感与无奈感太多了。因此,罗素有句话说:你即使有再大的成就,最后也要跟宇宙同归于尽。当然这句话说出来后,人实在就没有太大意义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观念。


  当一个人不自觉地拿着被迫依循的思想理论去观察、评估实在的时候,实在本身,就永远无法彰显出其意义与价值,它永远是被否定的,以此类推,自然环境被否定,我们每一个个人也都被否定。你不要今天很高兴去否定人家,要知道,当你否定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否定你,所以当你以为否定别人是很有价值的事情时,你也会很在意别人对你的肯定与否定,而别人也永远在否定你,你的价值也不见了。所以这是相对的,不要批评人家批评得很高兴,最后被批评的还是自己。


  当我们否定天下的时候,第一个被否定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因此在今天这个现代人的文化模式中产生的是,当我要求思想时,我要求它是有理的,所以我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言之成理;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一个思想理论就可产生;但这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自圆其说的理论,又能维持多久呢?


  大家都在朝一个方向走,就产生了今天的怪胎”——多元化的理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也不要否定我,我也不否定你,咱们大家相安无事。实际上这不是相安无事,因为理论之间会相互抵触,有时会互补,之后都不见了。所以类似这样的思想形态,本身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是我谈到的所谓以有理为出发点而产生的现代人文化模式。


  由于这一现代人的文化模式,产生出下列三种情况,颇为有趣:


  第一种是很多人有理就做,所以天天后悔。我觉得有道理,马上去做,是剑及履及,而且思想之快,做事速度之快,令人惊诧。可是时过境迁之后,一变,昨是今非,昨天做过的今天又后悔。


  谁不能说出大套来?谁会去做自己认为无理的事?就连杀人犯也认为自己有理才会杀人,否则他认为没有理怎么会去做呢?哪怕你认为再荒唐、再不应该的事情,做的人都认为自己有理,而且他的还可以朗朗上口。学生迟到会说:老师我有理,我有话要说。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那天下公理何在?因此,每个人都有,到最后如何去评断是非,岂不是无是非可谈? 哪一个人会做没有的事情?除非是神智有问题。 假如没有患神经病的话,大概做事都有理,可是这个是否正确,就很难说了。要有理是很简单的事情,还可以找很多人的来支撑我自己的话,以壮声势。这种做法是格外自闭,因为很少有人去检讨:我有理,这个有道理,但是不是就等于它是唯一必然可行的?其间有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二种情况,通常有理是意见式的有理,所以今天每个人的意见都很多,大人、小孩都有意见。比如说要去旅行有没有意见?所有人都有意见:从交通工具到目的地,到晚上睡觉的时间,每个人都有意见,且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我们要谈我有理时,这个的本身,应该是一个知识,而不能够是意见。


  意见就是诉诸群众、情绪、习惯、概数、实用性的思想,比如,我觉得这样做很有用就是意见,你看这样有用,反面就不一定有用,就好像吃药对治病有用,可是吃药对身体会有副作用;因此所谓的意见,若从有利无利、有用无用的角度来看,本身就只是一个观点,就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它本身没有超然性、长远性,只有与特定的事和状况有关系才有用,除了特定状况外,就不能用,所以它只是意见而已。


  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那是意见诉诸群众的一个做法,不见得很合适,所以常有人说曲高和寡”——真正高瞻远瞩的思想,往往附和的人不会太多。所以当我们看到意见多多的时候,每一个有意见的个人都认为我有理


  根据调查数据,某电视台的某节目收视率高,有数字做依据,但抽样的标准不客观怎么办?诉诸数据的意见,是会有困扰的。我们常可听到不同的专家提出不同的理论,像过去说人口应该节育了,人过多之后,能吃的粮食相对会越来越少,20世纪30年代时曾有人对美国经济做过这样的说明:假如经济膨胀之后,造成每一位工作者所分配到的钱会越来越少,所以这种情况下,经济不能膨胀。这是在所有货币永远是这么多的前提下设定的,工作的人越多钱不就稀释掉了吗?每个人得到的钱不就减少了吗?这是一个错误的意见。


  过了那个时候再想想,会觉得很好笑,原来那是他们为了反对美国通用公司发展所提出的一个理论,这是很滑稽的情形,但他们言之有理,而且坚持如此做,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


  一般来说,根据数据所造成的一些思想,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危机。像过去人们说,人口不能再膨胀,是因为粮食有限。是否粮食就只能生产出这么多呢?他没有去考虑,同时他更没有考虑到,如实验的白老鼠等动物越来越多时,它们要吃的东西也是粮食呀!那我们为什么又允许呢?人口政策问题,过去强调人口必须控制,矛盾的是,有的人口政策,却提出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要看它人口的多寡。


  不论是智慧力还是工作力,都以人为单位,人越多,智慧的可能性越高,工作力就越多,在此情况下,人口当然是国家最大的国力来源,人口少国力不可能会强;如此说法,又变成一种新的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是意见。孰是孰非,就看你听谁的。如此一来,岂不是无真理可谈?哪一个是新的就较占便宜,所以每一个人都抢着后说,等你都说完了我再说,我就变成新的。


  所以不是道理本身有无道理,而是谁先说谁后说,或是什么人来说;稍微有知名度的人来说,其声势似乎大一点;不知名的人来说,声势弱一点。完全在比较这些东西,那的本身就不彰显,就褪味了。


今天谈反倒变成次要,什么人来说、什么时候谈、在什么地方谈反而变得很重要。这是意见上的问题。造成意见充斥的结果是应世的智慧消失了。今天有很多意见,而哪一个意见最适合我们当前用,可以为我们带来最大的利益,可以为我们带来万世千秋的好处,没有人敢说,没有人敢在这中间选择,因为缺乏合理观念的缘故,唯有合理的观念出现,才有应世的智慧出现。


 


讲理讲的人多了,便成了理


  当我们谈有理时,往往借重的是强制性,道理的强制性。强制性靠刚才所说的知名度、流行度,也就是说被大众接受的程度,成为他强制性能力高低的基准点。大家都听了,他就有绝对的强制性,所以现在的意见都要通过很多大众传播工具的渠道,希望赢得共鸣;跟我说一样话的人数增加,其结果就是我说的最对。实际上,错的话讲一千遍还是错的,即使所有的人都如此说,还是错的。


  如果有理是因为多数人的强制力量在后面推动而变成有理的话,就很麻烦了,而今天就是如此。所以在大众传播工具上多说话的人,他的想法就变成有理的想法。大多数人认同的想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对的?没有人去探讨。只说这个报纸这样说,那个杂志也这样说,别人也这样引论,那应该是对的;连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都如是说,那应该就是这样了。这份强制性的来源,如果是由于意见扩散的结果所造成,将是很可怕的事。今天大众传播工具会位居显要的缘故,正是基于这一理由而来,而这样的结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


  我认为讲理是我们这个时代里面大家都共同认定的标准,讲理的行为不是有理可讲,或者是我讲得出理,就叫做讲理讲理绝对不是讲出道理,或者是有道理可讲,就算讲理。


  讲理本身应该是讲合理性的,而不是有理性的。如果光是有理性的话,以我们现在教育之发达及现在各种理论之充斥,那每个人都可以振振有词地提出一大篇的道,再这样容许下去,我们的多元理论必然都存在。而那么多的道理就是要一个做法:像我以前遇到一位农人,他告诉我:这个人告诉我稻子该这么种,那个人又告诉我该那么种,他们都讲得头头是道,但我听不懂,我只要他们告诉我究竟该怎么做。不错,农人要的就是该怎么做,该怎么选择,很多人给他很多理由,但就是不知该怎么用,造成很多困扰。


  如果根本不知道如何的话,还会照自己的想法做,知道了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怎么做都不对了,因为都有一个来支撑做法,也都有一个来说我做得不对,所以不知何去何从。


  很多电视广告上说我有话要说。注意,你有话要说,有时候可以说,不是说我有话要说就是都可以说,而且都该说,而且说了都要照着办,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很多事情,大人与小孩子的不同就在于大人知道可不可以、该不该这么做,而小孩子是不管可不可以该不该的,他想哭的时候不管在哪儿,他就哭了,在喜庆场合他也哭了,在丧事场合他也笑了。不是有理就可解释一切。


人类智能的自由发明和以思想来攫住实在,这两个科学模式所带来的结果,造成思维的强制性和以思维否定实在所产生出来的虚无,以至于造成我们生活习惯往往以有理为出发点,而造成许多无理的行为,这是整个思想模式产生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在近现代人的文化模式之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合理上岗,让有理下课


  如何处理这些必然结果,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合理性的观念,合理性的行为。所以我们还是讲理,但要讲若合符节,人与全部宇宙界之间要相契合,不光是像我们今天的科技,把人的秩序性强加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当中,要求它必须照人的思想来发展。


  比如,今天都市的发展是照人的计划来发展的,所以面对未来要强调所谓的规划性计划性。 二者是不一样的,计划性是配合现有的状况而产生计划,规划性则无视客观现有的状况,完全把自己的构想凌空降在这个环境中,所以规划性是很可怕的,计划性本身则有一种包容性在其中。因此,合理的本身是强调容他性的理性。要包容周围的自然环境,包容其他秩序性的存在,把这两种秩序配合得恰到好处,像人与物的配合,人与天的配合,人与人的配合必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都注意到,才可能有真正的合理性。 在配合现有条件不要制造问题的前提下,做更深的发展。 后者是属于合理性的思想,前者是属于有理性的思想:根据自己的构想,强调整个规划有其连贯性,凡是碰到与自己不合的就挡我者死,顺我者生,如此情况演变下去,是非常糟糕的事情,那是一个有理的态度,而非合理的态度。


  合理的态度是依山顺路,而不是说我就是要这样子过去。假如你不顺着我的话,就将你整个客观现象全部否定,然后来符合我,这固然会有绝对的成就感,可是也有相当的后遗症;所以合理性应该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系统中的新标准,而不能再是有理性


  若合符节就是让它中节。当我们谈合理的时候,要求其中有着中节之处。当制定一个政策、决定一个行为、思想、观念时,要求这个思想观念不要只是新奇、只是有创造的特色,而要强调在实用之后对人类的影响性,要能长久地维系下去,能达到生生不已的目的,这就叫做若合符节


  合理的本身就是指观念与观念,观念与行动,行动与行动,行动与观念,四者之间能适宜,皆能相互中节,这就是恰到好处,即所谓的合理性


  当我们思考、行动时,要考虑到我的想法与做法,各方面都要能让大家活得下去。简言之,你要活下去,我也要活下去,连路上的小草也要能活下去,不能因为说我家前面要看起来很干净,所以一大片水泥倒上去让小草长不出来。


  既让它能活下去,又能达到我的目的,其间的配合,要多用智慧,而不是说我只会这样做,如果不能解决,我就非这样做不可,如此就是强制性的有理,而不是若合符节式的合理。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在认知时态度上应有若合符节的心情,在做法上有若合符节的胸怀,现在提供下列三种做法以供参考:


  第一,观念上要有经权的智慧;第二,方法上要有时行无咎的方法;第三,在心态上要随缘无住。


  观念上要有经权的智慧,切不可因噎废食,守住经道而不懂得权宜是不好的;只讲究权宜而没有根本之道、不守本也不对。所以当我们遇到挫败之后,就什么原则、立场都不要了,这是不对的。但也不能说因为要有立场,以致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改,这种态度也不对。不要把自己陷入一刀两半的困境中,把经与权视做对立的两半,或者取经,或者取权,这都是不对的。


  事实上,我常开玩笑说,义利之辨,就是两半的标准方法。梁惠王接见孟子时,问他可给予啥好处,孟子反问他又何必曰利呢?仿佛义与利是两段的,所以自命清高的人说我只谈义不谈利,一般稍微现实的人说我只谈利不谈义


  其实,义与利之间不见得壁垒分明,也有有利之义,也有正义之利。如何让两者合并不在于义与利的本身,而是在于如何去用它。所以讲求方法很重要,亦即时行无咎的方法。


  要配合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对象,既然要有此配合,就不能关起门来当皇帝,时间、地点都不看,只看自己想要什么。而是应该敞开门来,把自己放在次要地位,去看时间、看地点、看对象;认清了时间、地点、对象,了解它、尊重它之后,拿自己所有的认知去配合它,在所有的可能性中储藏了很多,然后选一个最合适的状况与之配合,而不是我只有这一套,走到那儿都只行这一套,形成外界迁就我,而不是我去认识外界的唯我主义者。


  假如能注意时与行,达到无咎的话,就会尊重时、尊重行,会注意外界的变化,会尊重别人、尊重环境、尊重自然、尊重实在;就会肯定它,肯定它之后,并非销蚀了自己,而是把培育好的经权智慧发挥在其中,成就感会更大;不是拿着自己的一套思想去抹杀一切,所以方法在于时行无咎。


  理论上要有自己的一套,然而在执行时不能光有自己这一套,要去看现实的环境,很客观、很虚心地去了解环境,然后才会配合得很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毫无主见、没有基础;在执行时,不可只有主见而没有别人,这样两者之间才可有良好的配合。所以在读书与做事时、独处以及与别人配合时,状态都不一样。因此,心态上应是随缘无住。


  读书时是读书的态度,做事时是做事的态度,情况是不同的,不是从头到尾一个态度,一个原则。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是我有理;如果是后者的话,就是我合理。希望未来的时代,我们在这三种条件配合下,使得每一个人都有智慧,同时也都有方法,而且心态不会太执著于我就是对的我代表真理我的理是天下最好的理。所以我讲理,我只讲我的理,我不讲你的理。最后会演变到你说你不讲理,因为你不讲我的理。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人都要互相批判。交相非之后必接之以交相伐,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安宁之日了。


  目前的社会中,批判之声太多,否定之声太多,人与人之间不太和谐,原因就是每个人都自觉有理,而每个人都坚持你不讲我的理,你就不对,这种情况非常可怕,也非常不和谐。


如何从有理进入合理的世界,有赖大家共同的自觉、共同的体认。这是解决争端,走进沟通,相互理解,共存包容的不二法门。


 


  摘自《一生至少一次的哲学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25.00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5 23:51 , Processed in 0.012656 second(s), 1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