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温尼泊华人网 返回首页

888zhwcl的个人空间 https://mail.winnipegchinese.com/?12817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美学心得(第一百七十四集)  罗国正

已有 1183 次阅读2017-3-24 04:43

[align=center][size=4][font=宋体]美学心得(第一百七十四集)[/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4][font=宋体]罗国正[/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4][font=宋体]([/font][/size][size=4]2017[/size][size=4][font=宋体]年[/font][/size][size=4]3[/size][size=4][font=宋体]月)[/font][/size][/align]
[size=4] [/size]
[size=4]2583[/size][size=4][font=宋体]、人们可能在我写的很多集《美学心得》里发现这样几个问题:对很多事物,本来可以用[/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进行判断[/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的概念来表述,为什么只用“审美”来表述,可以用判断的概念来表述,却用审美判断来表述,可以用判断结果来表述,却用审美结果来表述,等等。为什么这样表述呢?因为在我的感觉中,用[/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审美[/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这概念更加人性化些。现实中,有不少判断已经可以被一些设备、仪器所代替了,还有很多动物都有它们的判断,人们也会因需要常利用它们的判断来为自己服务,而多层次的人类的审美活动,则是充满个性化的个人感觉,很多设备、仪器(加上计算机的辅助)和其它动物则无法代替。审美不单是存在着判断问题,还有人们追求的主体体验、获得审美享受等问题。用[/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审美[/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这概念是更加强调站在美学的立场,或美学的角度、态度来观察、分析、研究、表述问题,更加强化主体性和主体的感觉、感受。[/font][/size]
[size=4] [/size]
[size=4]2584[/size][size=4][font=宋体]、电子计算机的蓬勃发展,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伴之而来的是[/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数据主义[/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电子计算机和它在各行各业所产生的作用,形成了产生[/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数据主义[/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的现实基础、根据和理念。这些都成为感悟主义一个重要方面的现实根据和理念依据之一,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在将进入高峰期时,大量的现象是由人[/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机合一产生的。这样,我认为后现代主义应分为四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后现代主义是基本未实现人[/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机合一的;中级阶段的后现代主义是初步实现人[/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机合一的,现在我们是处在这个阶段;高级阶段的后现代主义是全方位地、高度地实现人机合一的;最后阶段是走向消亡的后现代主义,这时人们自觉地走向理性的回归,也借助人[/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机合一的作用,更加理性化,这种理性促使了主体的感悟,感悟到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情、智商与情商、人与机器之间合理平衡和互动。也预示着感悟主义从一开始已继承和发展了后现代主义最后阶段的人[/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机合一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通过大量的感悟,对后现代主义现象进行扬弃。这大量的感悟和扬弃过程,就是人类不同层次的主体审美感受、审美判断、计算如何获取最大审美享受效果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在人类社会上基本实现,就进入[/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和谐主义[/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font][/size]
[size=4] [/size]
[size=4]2585[/size][size=4][font=宋体]、查实,幸福的人,他们活得各有各的精彩;不幸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习惯、反应却很多非常相似。[/font][/size]
[size=4] [/size]
[size=4]2586[/size][size=4][font=宋体]、形式在特定的时空里就是内容。内容在特定的时空里就是形式。或者说,在特定的情形下,形式本身就是内容;或内容本身就是形式。能善于这方面灵活、辩证地理解这种状况和设置这种状况,或转换这种状况,会常出现妙不可言的境界。这些,在现实中可以有很多的用处,并取得非常神奇的效果。[/font][/size]
[size=4] [/size]
[size=4]2587[/size][size=4][font=宋体]、学习传统文化,对于认识古典主义,对于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扎实和奠定自己的基本知识、基础性素养等来说,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font][/size]
[size=4][font=宋体]近年来,我国兴起学习国学、国粹,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潮,出现了很多的看法,既热闹,又存在不少互相针锋相对的意见,搞到很多年青人无可适从,单从赞成学习传统文化这方面来看,也存在如何学习、应采取什么方法学习等等问题的诸多意见、建议。我是赞成具体的人根据自己的角色,适度地学习传统文化的。下面简约谈谈我的看法、体会和举些实例:[/font][/size]
[size=4][font=宋体]一、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世界知识体系里的一个大体系,是人类很多知识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些文化、知识,已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方方面面,很多现代的、当代的东西,也是从这些文化丶知识基础里发展而来的,如果不懂,对很多问题就无法理解,不知从何审美,甚至在很多人群中,你难以进行交往,或被人们认为你素质太低,经常被人轻视。所以,作为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传统文化应占一定的比例,具体占多大的比例,因人而宜。最简单的标准是,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角色,能够基本上够用为宜。我相信,没有人敢说:[/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我的传统文化知识、古典主义知识绝对够用。[/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例如:一般人对传统文化知识、古典主义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标准与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有所不同。不应强求每个人的比例的一致性。如果完全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不懂古典主义的东西,在中国则会常处在尴尬的状态,因为很多人文景观,很多日常用品、饮食,很多礼仪、习惯等,都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的古典主义精神,不少外国人在中国闹出笑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懂得这些的缘故。因此,完全拒绝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不明智的。[/font][/size]
[size=4][font=宋体]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具有审美眼光。首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之博大,任何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将其学完,只能选择你需要的、你喜爱的来学。第二,传统文化里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精美的也有粗俗的;有真、善、美的,也有假、丑、恶的;有现在合用的,有的已经过时的。所以,要善于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或听听专家学者的意见,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要弄通一门学问,真不容易。不少知识学问,你一旦钻研进去,花你几十年时间,甚至用了一生,有幸者,当然可以成绩辉煌。但事实上,不少人是一生无果而终。因此,要选准方向,找正确的起步处,掌握好学习、研究的方法。[/font][/size]
[size=4][font=宋体]三、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实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品味、丰富人生的内涵,并能修心养性,还可以继承和发展、光大中国传统文化。[/font][/size]
[size=4][font=宋体]四、关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问题,历代很多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已讲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些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适当的选择。我在此也讲一些体会:[/font][/size]
[size=4][font=宋体]第一,不少名人,反对学习传统文化用[/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死记硬背[/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的方法,这是对的。但我却主张对一些基础的、重要的、无捷径可走的内容、或基本功,还须适度地进行强记熟背、或反复练习,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更应如此。表面上在强记熟背、反复练习上花了很多时间和功夫,实际上却为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节约了很多时间、精力。因为这些基础的、重要的内容、基本功,在生活、工作中、在平时对每一事物的审美判断中,经常地、反复地用上,有了这基础,遇事的敏感度,反应速度会提高很多。如果不趁早[/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毕其功于一役[/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以后不停地补课,将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因此而误事,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有过较长时间强记熟背、反复练习锻炼后,大脑的记忆力、运作强度[/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速度在提高,思考问题有了较充足的信息储量,对事物的判断有了明确的标尺,这都是使人一生受用的。[/font][/size]
[size=4][font=宋体]第二、当一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已完成了很多基础的、基本的内容的[/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强记熟背、反复练习”阶段后,即形成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之后,你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进入[/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快车道[/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和[/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多方面学习内容同时并进[/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的较高级阶段。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很多内容已被前人造出了较为完善的铺垫,很多内容和形式已是环环相扣、息息相通、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了。现举例说明一下:例一,中国很多经典著作、名篇、诗词、对联、成语,都被历代的书法家、名人以各种各样的书体抄写过,练书法时也顺便学习了这些。书法能写得很好的人,往往通过练字,打通了自己的大小周天,有人统计过,最健康长寿的人群是书法家,这当然与练书法时形成了气功吐纳的现象,自动调节身心、实现修心养性等等有关。这又与中国的中医理论、养生学说、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原理相一致的,与太极阴阳学说、《周易》、《黄帝内经》等一些重要表述相一致。有了练书法的体验和感悟,对学习这些内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书法属于线条和视觉的艺术,用过功练习书法的人,对线条的审美能力就显得特别强,这方面的判断力比较准。从视觉审美的角度看,世界很主要的部分是由线条组成的。人还可通过对线条的审美,来促进其他方面的审美……。如果一个人能够跟着一个(或多个)优秀的书法家较为全面系统地学习书法,这过程已兼学到非常之多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了,并享受到很多成果。如果有幸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那取得的效果就更大了,取得很多价值已超出了传统文化和美学研究的范围了,在此不作赘述。这就是所谓的[/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一法通,法法相通[/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例二,学习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对于感悟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论、《黄帝内经》等中医理论,对《周易》、《道德经》等等的理解、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对提高书法的水平,对中国戏曲唱法的理解、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的感悟,对空气、环境、饮食、活动规律、作息时间等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要求都会提高,对自身和外界的敏感性都有提升……,这样,人的审美境界,也自然会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里,只要你选一个稍大的项出来学习、修炼,类似以上的例子太多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有一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人,在进入较为高级的阶段的学习时,如果找到一个很好的导师,就可以在学一样东西时,获得了很多样东西同时并进。[/font][/size]
[size=4][font=宋体]这里特别提醒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巧妙的地方,如果不是悟性很高的人,又没有很高明的老师指导,随便找一样东西来学,非常可能让人走了弯路几十年甚至白白努力一生而无果。我见过很多自恃聪明,不肯屈尊拜师,不愿虚心向人请教的人,自以为是地像蛮牛那样猛冲,一恍而过,就浪费了几十年。书法、二胡、绘画、中医、武术、气功、围棋,茶艺……,里面的道,深不可测,你想要精通,稳当的办法,要找个好的师傅,或交一批这样的朋友,或进入这样的行业协会,既便于自己的水平提高,又节约时间、精力,不浪费生命。[/font][/size]
[size=4][font=宋体]我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起来要记住以下几个要点:[/font][/size]
[size=4][font=宋体]一要有正确的审美判断,既要选准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发展的东西,又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有益无害、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二是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三是要谦虚,不耻下问,有条件要请一个或多个好老师,尤其是在没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人,更加需要结识这方面的朋友,找到这方面的老师;四是千万不要选错老师,学歪了,纠正非常之难,因为现在,很多人为了钱,都在自吹自擂、不择手段。走错了路,时间、精力会浪费很多,甚至误导了一生;五是贵在坚持;六、人的一生应至少学会一些常识性的传统文化,最好还至少努力精通一样中国传统文化。有所精通的人,必有意外惊喜。[/font][/size]
[size=4] [/size]
[size=4]2588[/size][size=4][font=宋体]、当代常见的人[/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机合一的后现代主义现象就是人手一个手机。将这种现象作为一种[/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母现象[/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来看,人们会发现派生出很多[/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子现象[/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孙现象[/font][/size][size=4]”[/size][size=4][font=宋体]。人们应及时审美判断,采取趋吉避凶的措施。[/font][/size]
[size=4][font=宋体](待续)[/font][/size]
[size=4][font=宋体](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font][/size][size=4][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4][font=宋体]詹邓)[/font][/size]
[size=4][font=宋体]
[/font][/size][backcolor=#ffffff][font=Tahoma, Arial, STHeiti, SimSun][/font][/backcolor]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2 15:07 , Processed in 0.015317 second(s), 17 queries .